2)3、春天那啥的梦(求推荐票!求月票!)_路明非挑战FGO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在此之前,因为‘英灵并不是英灵’、‘英灵之所以是英灵是因为人们认为他是英灵’这种想法深入人心,所以魔术师们普遍认为英灵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英灵座只是个称呼罢了,它的本质应该是资料库一般的地方,里面储存着各个英灵的资料代码,哪个世界召唤了那就将对应英灵的代码复制一份发过去。

  所谓的灵基污染,便是发出去的英灵中病毒后又回到了英灵座,然后让整个资料库都被病毒侵蚀了。

  英灵不存在,英灵座不存在,一切只是一种如幻梦般的契约罢了,所以被召唤的英灵才不会有别的时候被召唤的记忆,即使是同一个英灵,无数的复制体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存在。

  这种说法很有那种日式物哀文学的风格。

  毕竟有幸能召唤英灵的存在,大多与英灵接下了羁绊,并且渴望着在日后能够重逢对吧?

  别管,总之就是要哀伤,只要哀伤起来就能有逼格,就能让人不明觉厉。

  这种论调在10年左右非常有市场。

  但现在却截然不同了。

  不仅仅是读者们的心变了,作者的心变了,流行也开始变了。

  ......说到底,英灵召唤毕竟是稀罕的事情,一切究竟如何也只是魔术师或读者们的瞎猜,很多事那些在争论不休的人压根不是为了真相在争执,而是为了争执而争执,为了打败与自己争执的人而争执。

  人理烧却的到来,让英灵召唤变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比起纸上谈兵为了撕逼而撕逼,路明非越是上课,就越觉得现实里的英灵跟课本上的说明差距极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写教材的是人,而不是真正的英灵,所以过去在描述英灵的时候都会带上‘作者’本人的性格情绪,比如日本人写的教材就喜欢加些‘物哀’感,中国人写的教材就喜欢加些‘抗争’要素进去,或说着,想同样的情报解释为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

  坐在路明非身边的楚子航捧着本《变形记》,一本正经的说道。

  “比如,写神话故事的是人,人总会在神身上寻求自己的影子,将自己的情绪与欲望附加上去,所以在见到真正的神明时,才会觉得迥然不同,比如你会觉得雅典娜是个心机婊什么的,并不是因为雅典娜是心机婊所以你会这么想,而是你看的故事的书写着觉得雅典娜是个心机婊,并将这份感情融入了文章里,然后给你留下了印象。”

  路明非叹了口气:“面瘫师兄你个理工男这样一本正经的跟我讨论文学让我压力有点大,怎么着?能不能用简单易懂的连我也听得懂的方法说明下?”

  楚子航想了想:“我不觉得这样的比喻最为准确,但你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幻想故事的世界观拓展,作者们一般有两种方式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