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收编胡部_晚唐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鹘、龙家以及周边各胡部,是没有军饷的概念的。

  他们的民众即是牧民,又是士兵,只需战时集结,平时都在放牧耕种。

  所以,草原胡部养兵成本极低,没有粮饷,赏赐也极少,大部分还是靠缴获和战后劫掠,若是败仗,连这部分都免了。

  而归义军这边,采用的近似于盛唐府兵制的做法,但又有不同。

  昔年,张议潮起兵后,与几大家族联合,驱逐吐蕃。

  对普通百姓,恢复了唐初承袭北魏的三长制,不过有所不同,具体而言,以百户为一里,每五里为一乡,乡为政府管理的基层组织,负责租庸调。

  租庸调即为赋税劳逸,租为每丁缴纳粟两石,庸为每丁服役20日(不服役者,每日折绢三尺),调为每户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与此相对于,张议潮从吐蕃夺来的土地分给民众,二十岁以上丁男,授田三十亩,与昔年大唐授田百亩无法相比,但加上放牧,足以让百姓生存。

  而沙州、墨离二军之兵众,与府兵类似,每人加授田二十亩,免租庸调,只需服役。

  而对于士兵们,也不是完全为职业兵,每年春秋两季农忙时,也会放其回家务农,其余时日均在军营操练。

  归义军靠耕地来换取士兵服役,归义军只需准备武器战甲、以及训练和战时粮草,加上归义军在丝绸之路,商税颇多,以及平时向胡人征税,故而压力也不大。

  但这其中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土地没那么多。

  瓜沙二州,耕地近六十万亩,有汉民六万,其中成年男丁一万五千,共授田四十五万亩,加上沙州、墨离二军四千五百人,再加授九万亩,合计五十四万亩。

  看起来,土地数量完全足够,甚至还有富余。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六十万亩耕地,真正可以拿来分发给百姓的只有不到一半。

  昔年吐蕃占领河西时,对世家大族多有拉拢,未有剥夺土地,而后张议潮起事,亦是几大家族联合,此时更不可能剥夺大家族的土地。

  沙州几大家族张、阎、索、李、阴五家所占之耕地就有二十万亩,而粟特人安、康两家虽重商贾,土地不多,亦有耕地二万亩有余。

  除此以外,各处佛寺亦有圣地几万亩,虽然没有完全统计过,但数量不低。

  相当于沙州七大家族加上佛教,占有了归义军一半的耕地,这是极为可怕的。

  好在面对强大吐蕃,昔年起事时,各家与佛教联合,将财物捐出共同抵御吐蕃,而后也以自己耕地、佃农供养归义军,与之成为一体。

  故而有如今之局面。

  如今几大家族虽然老将凋零,但仍不可小觑,毕竟,军士基本都由他们供养,民众亦有不少为其佃农。

  如此局势,绝不是张淮深、张延礼等人能解决的,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