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5章 艰难的和平_狂野北美18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巴拉圭战争的形势很不妙,这场爆发于南美洲的战争原本完全可以避免,一切源于巴拉圭总统洛佩斯的不现实的野心和鲁莽,率先挑起了战争。

  俗话说的“人菜瘾大”,放在洛佩斯身上再合适不过。

  作为一国总统,巴拉圭人民也跟着倒了血霉,身不由己的被卷入了这场空前残酷的南美战争中。

  客观的说

  巴拉圭是挑起南美洲战争的罪魁祸首,也是率先攻击巴西和阿根廷的入侵者,1864年12月13日,巴拉圭向巴西宣战,出兵马托格罗索地区,从而挑起战火。

  由于阿根廷拒绝巴拉圭军队借道,通过阿根廷领土向乌拉圭投放兵力,巴拉圭又在1865年3月18日对阿根廷宣战,继而出兵阿根廷的科连特斯省,悍然入侵阿根廷。

  复盘这一过程

  就能知道巴拉圭总统洛佩斯当初是何等的猖狂,何等的轻率,又是何等的目空一切?

  看看人家普鲁士是怎么做的?

  为了避免法国插手普奥战争的可能,避免两线作战可能,

  普鲁士在速战速决击败奥地利以后,放弃了进军维也纳的巨大诱惑,放弃了从奥地利帝国割占更多领土的诱惑,以奥皇约瑟夫-弗朗茨能够接受的较小代价迅速签订战争合约,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也许,巴拉圭相比于欧洲老师普鲁士王国,缺了一个铁血宰相俾斯麦,能够在罗佩斯总统头脑发热的时候,劝阻他冷静些。

  闲话少说

  1865年5月,洛佩斯亲自率部杀入科连特斯,巴拉圭军队起初长驱直入,打的当地阿根廷驻军溃不成军,一退再退,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另一部军队由伊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领,沿着乌拉圭河气势汹汹的杀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区。

  洛佩斯乐观的估计;

  上述地区是有争议的领土,巴拉圭军队可以利用当地人的分裂主义情绪,发动民间力量对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

  所谓;王师所至,义旗所指,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这一切都是洛佩斯总统的主观臆想,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自身的入侵者角色。

  实质上,当地人对巴拉圭军队的反抗此起彼伏,抵抗的十分坚决。阿根廷民兵袭击运输队,打击小股巡逻士兵,并且焚烧了巴拉圭军队的粮草。

  面对不断袭扰,巴拉圭军队疲于应付。使得巴拉圭军队在6月的一场残酷大战中失利,战败后,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率残部投降。

  伊斯提加力比上校惨败后,洛佩斯率领的巴拉圭军队独木难支,1865年10月,巴军开始从科连特斯撤退。

  而这意味着战争前期巴拉圭主导攻势的结束,巴西帝国,阿根廷和乌拉圭由守转攻,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理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调集大量兵力,开始展现人口大国的战争底蕴。

  1866年4月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