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五章 十万元村,就这么诞生了_你好,198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费,也快到账,这笔钱,肯定没人截留了。

  刘青山也纳闷了:这几年,还真就跟劳模干上了:从县级到地区,现在又变成了省劳模,那明年是不是要变成全国劳模?

  不到二十岁的全国劳模,那可真成典型了。

  当然,不光是刘青山收益,老支书和张队长也都跟着沾光,在省里打电话通气儿之后,松江市的冯守信也打来电话,又承诺了几个市级劳模的指标。

  搞得老支书都失眠了:他这辈子,就是去年被评选成县劳模,万万想不到,还能升级!

  十一月初,等到野菜厂那边也完成出口任务,把钱款结算清楚之后,夹皮沟合作社,今年的主要收入也基本全部到位。

  因为刘青山马上要奔赴北疆,所以大伙凑到一起合计了下,决定把今年的分红大会稍微提前一些。

  也不知道是走漏消息,还是老支书有意为之,在分红大会这天上午,青山镇的孙书记,领着一大群镇里的干部,和各村的村长、村书记等人,正好来夹皮沟视察工作。

  其中还有县里电视台的两位记者,一个挎着照相机,另一位,还扛着时下非常少见的录像机。

  在公社改成乡镇之后,各大队也相应地改成了村。

  不过呢,习惯成自然,估计公社和大队的称号,还得叫上几年,才会慢慢消失。

  一瞧这阵势,刘青山就明白了老支书的用意,这显然是要大力宣传的节奏啊。

  行吧,反正万元村的名头都打出去了,人民报纸都刊登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也不在乎这些本乡本土的了。

  上去跟大伙打了个招呼,孙书记就乐呵呵地说:“青山啊,今天我领着同志们来,就是叫大家好好学习学习的。”

  “互相学习,共同致富。”

  刘青山嘴里连忙客气两句。

  孙书记摆了摆手:“你们夹皮沟,现在已经走在大伙的前面,这就是领路人,当然值得好好学习。”

  旁边的老刘支书也跟着补充:“就是,前面有车后边有辙,最难得的是,人家夹皮沟从来都不藏着掖着,有啥好事,也不忘帮衬兄弟大队。”

  大伙也都纷纷点头,说心里话,这两年,没少跟着夹皮沟沾光:扣大棚,养猪,还有种胡萝卜等等。

  这也使得整个青山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超碧水县的平均线。

  就连前进村的村书记,也都一个劲儿点头:“俺们村有好几百亩洼地,也准备改成水田,夹皮沟又是派技术员,又是帮着提供种子。”

  “到时候还给联系销路,比自个村子里的事儿还上心,实在太讲究了!”

  又有几名村支书跟着点头,他们也都是准备改稻田的,也都得到了夹皮沟的技术支持。

  这个主要是受到松江青稻卖了高价的刺激,一斤稻米好几块钱啊,谁不眼馋?

  孙书记也是无比欣慰:“好啊,共同致富,青山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