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七章 草棉子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人,明天又要出去?”崔娴躺在郑朗怀中说道。

  “嗯。”

  “还早。”

  “再忙碌一年吧。”郑朗道。

  还是圩堤,有的是他不想圈的圩。几个中型圩索姓将它圈起来,乘朝廷没有讨要税务,州里财政不会有压力。

  代价有些高,面积仅比景民圩面积稍大一点,圩堤却是景民堤长度的两倍。

  还不是头痛的地方。

  大约还圈那几个圩,各个大户人家也猜了出来。自己用股份做交易,逼迫他们让出耕地,减少他们拥有耕地的数量,逼了一逼,有些圩主很聪明,猜测出来自己会放弃那一个圩,数圩一起,若是上游的太平军与宣州大肆圈圩,水位更高。

  自己不要的小圩,基本丧失了价值。还有一些圩对着河流口的,更不要指望。

  全部主动让出来。

  自己说过话的,不能不算话,有的小圩索姓丢弃。有的小圩想留下来,必须拓展,最少保留在三十顷以上。达到不两十顷,就算一户分三十亩,就算替朝廷做一个长远投资,只有几十户人家,也做不好护堤防堤的任务。

  会取十几个小圩,其他的直接废弃。还可以在某些地段再圈一圈,圈出十几个五六十顷的小型圩田。不需要了,得不偿失。

  这些小圩代价最大,有可能三四十顷的小圩,抛去丘陵岗坡长度外,还有十几里长的圩堤,堤田比不足景民圩十分之一。

  也使圩堤总长度会接近三百里,不及去年工程,可比第一年工程大。

  只有一个好处,原住务农的百姓五等户将会全部消失。是指原住民,还有新的五等户产生,自己做出退让,可是前三等户手中还有三千多顷耕地在手中,不知道他们从什么地方又弄来了四千多户佃农。以及城中还有一些无产者。

  不过经过变革后,大户人家占的耕地仅是五分之一,其余的全部落到百姓手中,至少十分之九的田产能为朝廷及时提供税务。若是丰收之年,仅是粮税有可能就征到六十万斛以上。

  其他的税务与两监收入,有可能会以一州之力,满足向契丹提供的岁贡,还带了一个好头。

  又说道:“到明年就好了。”

  难的正是今年,不但有这些零碎的小圩,还有甘蔗。

  崔娴翻了一个身,将柔软的胸脯贴在他胸膛上,说道:“明年会好些,可妾就怕摘桃子的人来啦。”

  “不会那么快。”

  “不好说。不过你几个学生收得好……”吕范都有孩子在郑朗身边学习,即便弹劾,会或多或少顾忌他们的面子。甚至崔娴怀疑,范仲淹默认妻子的行为,也是有意想照顾一下自己丈夫。

  “嗯。”

  “你说现在孩子都那么聪明?”

  “你我不比他们大多少。”

  “我是师母,他们谁敢不承认。”

  “唉,”郑朗有些失神,几个学生好是好,也让他头痛,教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