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2章 铁骨造大船_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批新式火炮运抵胶东之后,胶东前线已经稳固下来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江南又陆陆续续送来了新造的鸟铳、斑鸠铳,极大提升了胶东明军的战斗力。

  佛山铁业逐渐被大明皇家所控制,赵鹏手中已经有了足够的弹簧钢可以用来生产自生火铳了。可是新造的自生火铳,只能优先保证自己的锦衣卫和南京新军,目前只是火铳产量还不足,在自己的嫡系完全换装之前,给胶东明军提供的只能是老式的火绳枪了。

  不过这批鸟铳和斑鸠铳虽是火绳枪,但是质量比胶东守军手中原本用的鸟铳和斑鸠铳要好多了,这批鸟铳和斑鸠铳都是标准化生产的新枪,实用精铁,以水力锻床锻造,口径统一,质量可靠,除了仍然使用火绳击发这一点外,其他方面不比新式的自生火铳差。

  而且这批鸟铳中,还夹杂了三十杠刻有膛线的新式鸟铳,可以在三百步外射杀敌军军官,专门提供给老兵使用。

  由于胶东守军对新式火炮的使用技巧不熟练,因此赵鹏把自己的这一批炮手们都留在胶东,配合胶东守军抗击清军。

  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赵鹏决定返回江南,江南那边还很多事情要做。譬如说建造更大的飞剪船,赵鹏已经想到一个好办法了,就是使用铁龙骨建造大型飞剪船。

  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船舶的最大长度受到了树木长度的限制,英国人能够造出像海上君王号这样的战列舰,已经是大船的极限了。因为要造更长的船的话,就没有那么长的树木可以建造。船板可以用一块块的木头拼接,可是龙骨必须用整根的木材。

  进入十八世纪后,人们就想到了使用钢铁制造龙骨的办法来造船,结果进入十八世纪后,船舶的吨位很快就突破了三千吨级,后来又增加到了四千吨级,进入十九世纪后,木制风帆战列舰的排水量又增加到了五千吨级。

  蒸汽机出现后,也随之出现了铁甲舰。其实铁甲舰仍然是木船,只不过在木船的外面覆盖上一层厚厚的铁甲,因此叫铁甲舰,十九世纪末的铁甲舰已经达到了八千多吨级了。

  后面又出现了全钢船舶,船舶的排水量突破了万吨级。

  别扯什么大明航母,很多无知的人吹嘘什么郑和宝船吨位有一万五千到两万吨级,比后世一些轻型航母还大,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以明初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制造出铁龙骨,只能使用木头龙骨。而木头龙骨根本就没有那么长的木头可以提供建造龙骨的。就算是找到了千年古木建造龙骨,那么大吨位的船舶,船板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力量啊。

  根据各方面的数据来推算,郑和宝船的吨位也就是一千五百吨级到两千吨级,这已经是木质龙骨船舶的顶峰了,不可能再更大了。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