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三章 贯城塞拥 流言四起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集体农庄,亦或者公社,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不利于阶级固化。

  一切不利于阶级固化的政策和社会模型,都会急速败坏,因为不利于阶级固化意味着不符合占据了分配地位的肉食者的利益。

  肉食者即便是不故意破坏,也会刻意纵容。

  这个肉食者包括了地方喜欢买地的地主、好吃懒做的恶霸、喝兵血的世袭庶弁将、兼并土地的科层制下的各级缙绅、大肆接纳挂靠土地的寺庙道观及王公贵族、一直想要挖大明墙角的势要豪右。

  当然也包括了只是庸人的皇帝。

  将军的儿子只能是将军,不能做元帅,因为元帅也有儿子。

  而最底层,最穷苦的百姓,是承担代价的那批人,农庄法,就是把他们聚拢在一起,形成合力。

  拥有了合力,就拥有了和肉食者对抗的先决条件。

  本就盛行武装抗税的大明百姓,有了农庄法的合力之后,这种合力就会让肉食者颤抖,自然不利于阶级固化。

  刘基刘伯温、于谦于少保他们提出的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本身就是一种公德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用这种团结的力量做刀,在分蛋糕的时候,狠狠的切下一块来,就是于谦今日劝谏的主题。

  于谦不止一次的阐述过他的这种观点。

  大明曾经拥有过这种力量,而后大明抛弃了。

  皇帝本身,应该致力于阶级固化,因为只要阶级永久固化,他的皇位就千秋永固。

  没人造反的世界,对于皇帝而言,大约就是最好的世界。

  所以,朝臣们骂大明当今天子朱祁钰是个亡国之君,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朱祁钰敲着桌子,忽然问道:“农庄法这是第九年了吧?”

  他的鱼竿都被鱼给拖走了,但是他毫不在意。

  于谦俯首说道:“回陛下,的确是第九年了,那些六七岁的孩子,现在都长大了,不能说识字,但是自己的名字还是会写的。”

  “农庄法也仅仅是吃饱而已,还是撑不起来读书识字。”

  于谦的意思,朱祁钰听懂了。

  小农经济蜕变,要从农民的蜕变开始,而农民蜕变的开始,就是从教育入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需要钱的,即便是穷文富武,读书也是需要笔墨纸砚,需要束脩、需要书籍,需要人力物力。

  而农庄,现在太穷了。

  农庄法只要能够坚持二十年,不败坏,于谦就相信,大明会真的江山永固,日月山河永在。

  国家之制这块,于谦真的很懂。

  于谦也很庆幸,陛下也很懂,大明皇帝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做出了决定说道:“农庄法在南方各省推行,朕准了。”

  “农庄法行钞法之事,朕也准了。”

  “但是农庄法钞法最大面值不得超过十枚景泰通宝,也就是二斤白粮。”

  小额钞是防止钞法败坏的好办法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