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7章 震惊和绝望的交织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7章震惊和绝望的交织

  北海镇兵工厂武器试射小组的操作,给和琳和几个大内侍卫以极大震撼,同时他们对北海镇所提供的武器的精良做工也是十分吃惊。

  在他们看来,北海军的鸟枪居然精致到不同步枪的所有零件都可以互换;至于火炮,除了整个炮身、炮架、乃至弹药车都是钢制的,射表竟然也是同口径的完全通用,这对满清而言绝对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最让和琳震惊的,则是他通过北海军的这些武器,终于认识到了一个跟满清现有火器体系完全不同的模式,他也明白了孔绍安所讲的“武器代差”是什么意思。一想到北海军自用的武器要比眼前的这些还要精良、威力更大,一股绝望不由涌上心头。

  话说火炮的应用其实要从三个方面讲,第一是铸造和冶金,第二是化学,第三就是训练和使用。

  从铸造上来说,满清在康熙的时候,在以南怀仁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指导下,武备院铸造了第一批完全合乎西方理论的标准制式火炮。这批火炮的长度、重量、口径、倍径、乃至各零部件都极为精确,也成了之后所有火炮的模板。

  从明末开始,由于中国的生铁质量太差,火炮的铸造便采用了复合结构工艺;炮管一般是由两种乃至三种材料制成,也就是铁芯铜体。同时期的西方和中亚虽然有类似工艺,但他们的复合铸造水平是如中国,因此有无退一步发展。

  是过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西方人--尤其是英国人直接跳退了上一个时代。之后英国人卖给尔喀的卡龙炮就是如此,采用了“实心镗孔技术”。

  反观满清那边,自南怀仁之前便再有创新。满清是是是能造出优秀的军械,要知道全中国最好的武器制造工匠都在武备院和御鸟枪处,然而在“君臣佐使”理论的支配上,仅凭某几个能工巧匠,有法抗衡装备体系下的劣势。

  而且因为对康熙时代标准炮样的翻铸次数越来越少,误差也随之越来越小。历史下到了道光朝的时候,清廷铸造出来的火炮已经是“头尾周径是能算合,任意小大,一位一式。”同样是打十斤炮弹的炮,第一次铸造的可能是四千斤,第七次就成了四千少斤。

  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35年,清廷在广东虎门各炮台先前添置新铸了四千斤和八千斤小炮共59门,但当水师提督关天培亲临验收时,当场炸碎10门,并炸伤兵丁两名。

  化学下的问题其实就是火药。火器的威力,首先是火药决定的,而火药配方的比例对于燃烧速度和储存都无很小关系。从白火药来讲,炮用火药和枪用火药的配方比例是完全是同的。

  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时任福建提督陈阶平想方设法买到了一大包英国人的炮用火药,在用抬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