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七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_百媚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诚闻倒是有高僧的模样,客气问道:“敢问道长对哪部经典心有所住呢?”

  钱逸群心中盘道:哥是抄经出来的小道童,从未听过高真大德讲经说法,跟你们这帮玩嘴皮子的比不得。因此道:“读《黄庭》略有所感。”

  《黄庭经》是上清派的经典,专讲内炼金丹的存思法门,以及行功中的步步见证。这事上不存在义理辩论,乃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范畴。

  诚闻和尚读书不少,听了这经名,长长哦了一声,却难再问下去。

  一旁王守忠却心道:是了,难怪刚才厚道长如此激动,原来他才是真的上清传人。见那邪道自称茅山法裔,自然是要拨乱反正的。

  上清派以魏华存魏夫人为开派祖师,到了陶弘景时,已经在茅山立住了脚跟。后来上清派归于正一道,便称为茅山宗,其法坛仍然是称上清宗坛。然茅山有上下之分,统共一百零八派。上清法门注重内炼心性,外修符箓,忌讳血污,与下茅山教法一味修习玄术大有不同。

  王守忠一知半解,将茅山视作一体,方有这误会。

  “敢问法师,所讲何法?”钱逸群反问道。

  “小僧怎敢**。”诚闻谦逊合什,“不过是走在自觉觉他之路,随缘而为。”

  “关外也有人信大乘佛法么?”钱逸群又问道。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标准的大乘佛教。对于凡夫来说,重点在自觉。对于二乘修士来说,重点在觉他。对于菩萨来说,才是觉行圆满。诚闻说他走在自觉觉他路上,那便是说自己修的是大乘佛法。

  诚闻和尚眉心发紧,暗道:适才王心一并未提及我从关外来,他是怎生知道的?

  “小僧只在北边走动,并未出关。”诚闻道。

  这回轮到钱逸群眉心发紧了,心中忖道:现在又不是唐朝,你就算偷渡也不用掩饰什么。何况正经佛、道出家人都有度牒的,完全可以享受秀才待遇,在大明境内通行无碍。这和尚不肯说实话,其中必然有诈。

  诚闻见钱逸群不信,心中暗道:不知他是怎生起了疑心,莫非真有什么神通本领?

  钱逸群心道:许是别的可能,且再问问。他因问道:“法师为何不去关外看看呢?听说我汉民在关外生活得苦。”

  诚闻心生警惕,道:“天聪年来,建奴对于领民看守愈紧,去了不易回来。而且关外奉行密宗佛法,也是一般为佛宣法,普度众生。”

  钱逸群闻言,心道:你这是越描越黑。若是建奴看守得紧,你这两个随从是怎么回事!

  若说长相,这二人的容貌与一般汉人并无太大区别,然而习惯上却明显有别关内汉人。

  如今的明人已经很少有盘腿而坐的了,尤其是佛门出家人,打坐时用跏趺坐或是半跏坐。若是坐在椅凳上,必须双脚踩实地面,此所谓威仪。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