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7节 大迁徙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苟安,要么直接暗地里打算到时候跟日本人合作,换来平安或趁机发国难财;四是中国此时交通不便,国民政府财政吃紧,无法强有力地帮助民营企业工厂展开全面撤退。这么多负面原因加起来,使得原先历史上的“大撤退”在最后陷入了临时抱佛脚的窘迫境地,不得不一边打仗一边撤退,所以原先历史上的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里有一个“争取了三个月宝贵时间”的评价,这三个月时间就是给战火烧到鼻子跟前的厂长们、企业家们进行撤退的,当然了,短短三个月肯定是不够的,天上又是日军飞机不停地扔炸弹,所以进行得非常仓促。

  蒋纬国此时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地弥补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当蒋纬国正式向蒋介石提出这个庞大计划时,蒋介石很同意,一方面他也有这个打算,只是还没有真正地下定决心(毕竟他也不知道全面抗战会在1937年7月7日爆发),一方面他此时绝对信任蒋纬国,再加上蒋纬国从德国那里弄来了几亿美元的贷款(这些钱不在国民政府财政部里,而是在国民政府海外部里,等于在蒋纬国的手里),财力暂时性宽裕了很多,所以蒋介石再次给了蒋纬国一把尚方宝剑,让他的军工部负责此事。

  拿到蒋介石给的尚方宝剑后,蒋纬国收到蒋经国的电报,4月27日是蒋经国27岁生日,蒋经国此时还没有动身去大余县,仍然在溪口镇,因此邀请弟弟去溪口镇老家跟他聚会庆生。

  蒋纬国哪有那个心思,派人送了一辆“美龄牌”小汽车给哥哥做生日礼物。

  蒋纬国迅速成立了一个直属于军工部的“内迁委员会”,自任会长(他可不敢当委员长),邀请著名工业技术学者林继庸、著名政治经济学者钱昌照担任副会长,调遣大批人手、调拨大笔资金,马不停蹄地展开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迁移活动。由于上海是重中之重,因此蒋纬国于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天在上海锦江饭店摆下宴席,约见五百多名上海的实业家、企业家、资本家、银行家、厂长等。蒋二公子发帖,接到请帖的上海工商界名流们自然无不欣然前往。蒋纬国明明约了五百多人,结果来了八百多人,多出的三百人都是女人,是那些社会名流们的闺秀爱女或小妹小姨子,一个个打扮得摇曳生姿、光彩照人,目的很明显:趁着这个大好机会,看看能不能跟蒋二公子来个“一见钟情”,要是自家女儿或妹妹或小姨子能嫁入蒋家,带来的各方面好处根本就是无需多言的。

  蒋纬国此时心急如火,虽然眼前有大把妹子等着他去泡,其中也不乏花容月貌的上海名媛或电影明星,甚至还主动对他暗送秋波、投怀送抱,但他毫无兴趣。“诸位工商界前辈!”饭店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