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4章 真正佛国_舌尖上的神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侣的化缘钵中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糖果、面包、眼镜、钱币、书本等等。

  这里是小乘佛教国家,僧侣都要严格遵守过午不食和托钵乞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一餐在清晨4点钟,一餐在上午10点钟,从午后到午夜,除喝水外,不再吃任何东西。

  听说佛学院里地位较高的僧侣会单独吃,不但食物丰富,还有侍者为其服务。地位较低的僧侣就是一排一排地坐在长桌两侧,默默吃饭,没有一点声音。很多僧人并不在食堂里吃,只是坐一会儿就拿着各自的食物离开。

  食堂的门口拥着一群靠施舍讨生计的人,无论是游客还是僧侣会把当天布施的食物分给他们。得到食物的人们,即便是几块糖都会露出真实而满足的笑容。

  在这个国家,关于和尚的问题也挺颠覆的,比如可以吃肉,可以有老婆。当然可以还俗,但也可以随时再去做和尚。当一个人要去做和尚的时候,他的父母必须同意,如果他已经成家了,那他的老婆必须同意,如果他有工作,他的老板也要同意。

  所以在咱们国内,每到黄金周的假期,所有的景点都是人满为患,而在缅甸,每到假期则是所有的寺庙人满为患,因为很多人都利用假期去寺院里做短期和尚,直到假期结束,才回到世俗里继续上班。

  可以有老婆并不是说当一个人在做和尚的时候可以每天回家去过夫妻生活,而是说当一个人成家以后,他仍然可以去寺庙里做和尚,但这个时候需要他老婆同意才行。

  这个人在寺庙里做和尚时,必须按照和尚的生活方式,吃住都在寺庙里,每天早上去化斋等等,直到他还俗不在做和尚为止,而他还俗之后仍然跟他老婆是夫妻。

  曾经流行过这样的说法:缅甸电视里只有两种颜色,绿色和橙色。绿色指的是军队,而橙色则是僧袍。

  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

  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

  如果能在炎热的夏天向过路人施舍一杯清凉洁净的水,则是一件很积德的事。所以,你会看到,在缅甸人自家大门口、在市内公共汽车站,或在公园、佛塔等场所,总放有盛满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过路人饮用。

  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钱修起来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字。

  很多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