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1章 江南皮革厂_舌尖上的神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易吸水,放置一会就会坨掉。

  配料很自由,可以只是简单地炒个蛋加肉汤,也可以是丰盛的一碗海鲜粉。整条小黄鱼、鲜牡蛎、鲜虾、虾干、鳗鱼干……

  起大铁锅,下猪油,先炒佐料:鸡蛋、猪肉、洋葱胡萝卜,然后下泡过水的粉干,倒入佐料,最后下蔬菜,一盘镬气十足的炒粉干热气腾腾。

  吃起来韧韧的,带点锅巴的部分最精彩,金黄焦糯,配上丰富的佐料,满口油香。

  没有糯米饭的地方都是他乡,没有炒粉干的地方都是流浪!

  在这里一顿饭可以没有肉,但绝对不能没有鱼。如果要选择余生只吃一种鱼,那这里的人肯定会选:鮸鱼。

  温州人吃鮸鱼有多疯狂呢?前两年媒体做过统计,说一年吃掉3718吨鮸鱼,价值亿元。

  一斤鱼肉混合三两红薯淀粉,不多不少,这样做出来的鱼饼既有鱼香,又足够弹牙。要蘸酱油醋。这可是温州人的海鲜法宝,酱油兑醋1:2的黄金比例。无论是吃海鲜还是鸡鸭鹅肉,都靠这小碟蘸料来调味。

  鱼丸也不是球形,而是不规则的条状。同样用鮸鱼混合白淀粉,加入葱姜丝,揉捏至鱼肉有弹性,然后用刮板一点点烫入沸水中,等到浮起来,鱼丸便熟了。

  喜欢加很多醋、胡椒粉和葱花,吃不惯酸味的也记得提前打招呼。鱼肉外滑里嫩,很有嚼劲,鱼汤鲜美,酸辣调味去腥提鲜,十分开胃。

  同样是鱼肉加番薯粉,做出来的敲鱼和鱼饼却是完全不同的形态和味道。敲鱼薄如蝉翼,是鱼肉加淀粉后经过二十几道敲打成的薄片,切条而成。还会在汤里加入青菜、萝卜丝和香菇片,可以说是温州人最爱的一碗汤。

  晶莹通透的一条条胶冻,染上了漂亮的酱油色,看似Q弹,入口便会融化,鲜香十足。如果吃到明显有弹性的口感,有可能掺了明胶,毕竟用纯鱼胶做成本不低。

  其实温州菜也叫瓯菜,在浙菜四大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靠的不仅仅是富饶的物产,更需技艺精湛的刀工、甄别食材的慧眼和调味拿捏的分寸。而这些,都是为了一点:追求食材本来的鲜味。

  蝤蠓,是温州人对青蟹的称呼,生长在海水和淡水的交汇处。体态结实,个头大的能有两公斤重,所以一只蟹就成一道菜。

  最好的蝤蠓产自灵昆,瓯江入海口的小镇,那里的蝤蠓完全不输三门青蟹。中秋前后的蝤蠓是最肥的,因为那时雌蟹刚交配完,也是蟹黄最丰满的时候。

  和大闸蟹不同的是,蝤蠓最好吃的部位是两只大蟹钳,肉多且嫩,而在温州的餐桌上,把一只蟹钳吃干刮净,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餐桌礼仪。

  另一道蟹,不是所有人都敢尝试。看似简单,却极考刀工的一道菜。江蟹生,以瓯江里的梭子蟹为原料,生蟹处理后用白酒消毒,分解很考刀工,再用醋、酱油、黄酒、糖、白胡椒去浸制,用量各家会有些差异,但吃起来肯定是酸、甜、辣,入口鲜滑。

  更上乘的刀工,体现在大菜里。比如炸溜黄鱼。类似西湖醋鱼,却是完全不同的刀法。炸溜黄鱼是牡丹花刀,西湖醋鱼是柳叶花刀,这其中的细微差别没有对比过恐怕很难发现。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