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一三章 萨摩狰狞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自“集成所”的兵工厂。

  当然,威力孰高孰低,另说。

  又譬如,萨摩藩海军一半以上的兵舰,是由“集成所”的造船厂捣鼓出来的;而中国海军的军舰,除了“福星”等少数较小吨位者自造之外,余者全部进口自英国。

  当然,孰先进些,孰落后些,也另说。

  再譬如,萨摩藩军的制服,皆出自“集成所”的纺织工厂;而轩军士兵的身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初从美国“扫”回来的“压箱底货”呢。

  当然,论品质,萨摩藩军的制服,尤其是陆军的,较之泰西各国,还是逊色一筹,就像大久保利通抱怨的,“软塌塌的”,“不精神”。

  不过,制服虽然“不精神”,但士兵却是精神抖擞的。

  “二次长州征伐”之前,萨摩藩就开始“西法练兵”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多多少少,还保有一些“日本特色”。

  “二次长州征伐”,轩军的武备和战力,长州藩军和“诸队”的惨败,极大的刺激了萨摩藩;一俟“二次长州征伐”结束,中国人还没有离开日本,萨摩藩军就开始了进一步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从里到外,彻彻底底,“全面西化”。

  同时,扔掉了杂七杂八的前膛枪,换上了一水儿的后膛枪——同火炮一样,一半购自洋商,一半“集成所”自造。

  萨摩藩的舰队,也已成军,规模虽然不算大,但总吨位并不在幕府舰队之下;船有新有旧,但全部都是蒸汽船,其中的新船,大半由“集成所”的造船所自造。

  讽刺的是,萨摩藩的海军,也是师从英国,请的也是英国的教习。

  当然,这些教习,都是退役军人,没有现役军人,不过,同英国政府之间,似乎也存在着某种若明若暗、若有若无的关系——

  当初,为萨摩藩聘请海军教习往来奔走的,是一个“女王陛下政府雇员”——英国驻长崎领事馆的书记官萨道义。

  因为有了这一层的渊源,乔百伦、柯烈福、狄克多等中国海军的英国顾问,对萨摩藩海军的战力,便有了较为切实的了解。

  据乔、柯等人说,萨摩藩海军规模虽然有限,可是,一切一切,都严格按照现代海军制度办理,训练亦十分之勤奋刻苦,经已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水准,可算一支短小精悍的“准现代化海军”,其战力,未可小觑!

  英国人的这个话,应该是可信的。

  想当年,还是一副土头土脑模样的萨摩藩,便在“前之滨之役”——即“鹿儿岛炮击事件”中,同英国舰队有来有往,很过了几招,叫英国人很吃了些苦头;目下,鸟枪换炮,自然是更上层楼了。

  总的来说,今日萨摩藩军之战力,不论海、陆,都已远超当年长州藩的“诸队”;对阵幕府的军队,更加是可以“吊打”的。

  整军经武是最花钱的,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