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9章 【海边】_大世争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同于从印度洋上,杀气腾腾的样子,隶属于英国远东舰队的这支特混舰队,并没有跟着去上海,而是留在了香港。

  对于民国来说,海防已经不存在,舰队再厉害,也不能上岸。

  再说了,英国的舰队真要去了上海,那么该紧张不应该是民国政府而是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反倒是失去了北洋水师之后的华夏,只能干瞪眼。

  里丁伯爵原本的注意力就不在上海,而在广州。舰队的威慑,更多是给广州的革命政府,而不是曹锟控制的北方政府。眼下,广州的事务还没有办法,却只能赶去上海,对于里丁伯爵来说,也是非常郁闷的。

  接下来的决策,就不是靠着外加威胁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谈判。

  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官,里丁伯爵当然明白谈判桌上的争斗,甚至比战争来的更加血腥和残酷。但是他别无选择,一直以来,他想用军事上的威胁,让民国政府屈服,或者让广州政府出现内乱,加上一些政治手段,宣传手段,将民国境内的‘反英’危机彻底解决掉。

  既然是去谈判的,就不能凶神恶煞的去,需要换一副亲善的面孔。

  唯独让里丁伯爵担心的是,他手里能够让他处于主动为之的‘牌’一张都没有。

  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了民国人的手中。

  想起这次谈判,肯定不会轻松,里丁伯爵也是惴惴不安,因为战争借款的成功,让他在英国的外交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有人传言,已经六十岁的他,还有希望进入内阁。成为第二个进入内阁的犹太人。

  但是这一切。里丁伯爵都明白,要不是有共济会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在获得律师执照之后不到二十年,就进入英国的下议院,之后更是一飞冲天,成为总检察长和最高法院院长。

  如果失去了共济会的支持,他能够有这么好运,连他自己都怀疑。

  民国还是一个共济会无法触及的荒漠,这对里丁伯爵来说,这场谈判的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民国的谈判外交官都已经就久经沙场。根本就不好糊弄。清朝的时候,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痛定思痛,明白了自己在外交上的软弱,需要大量的外交官。

  为此,还专门派遣了赴美的学子,研究国际法,各国的法律条文,培养外交官。

  当然。从事后看,这种做法绝对是本末倒置。只有国家强盛,外交才有用武之地。但是清朝积弱,执政者也无力回天。而这些外交家就只能疲于奔命。

  直到民国,因为各地军阀混战,外交也没有出现大的转机。

  原本在出发之际,作为一个外交官。自然不能说那些信心不足的话,这是外交场上的大忌。可是里丁伯爵还是看着视线中越来越模糊的城市,想起那个在巴黎和会上的风度翩翩的民国外交官。口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