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5章高顺妥协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天下百姓,他只能选择默默的接受这个现实。

  众人讨论一番,若是高顺不接受登基之事,便是对不起天下百姓,天下也会因此而再次陷入混战。

  高顺笑道:“诸位,我们这是在闭门造车了,朝廷是何意?陛下是何意?天下的百姓和世家大族又是何意呢?”

  程立道:“此等事务毋须主公挂虑,只要主公同意了,我等自会商量解决。”

  高顺笑道:“哈哈,那好吧,你们先把类似的问题处理完毕,再回来协商。”

  众人知道高顺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只是不能明说,于是,便由参加会议的诸人组成处理班子,解决逐项问题。

  高顺感觉蛮夷之事才是大事。

  于是,第三天,便把郭嘉、戏志才和贾诩请来,共商南中事宜。

  众人赞同高顺缓缓图之的办法,逐渐扩大汉人在南中的实力,逐渐扩大汉人在南中的影响,逐渐扩大文化在南中的传播,令更多的蛮夷从中受益,培养亲近汉人的蛮夷部落和蛮夷官员,逐步达到对南中诸郡县的控制,待条件成熟之后,南中诸郡单列一州。

  郭嘉也不得不接受高顺的命令,提前返回益州。

  众人忙的不可开交,时常来请示高顺,或者经常约在一起来拜访高顺,让高顺对某些事项拍板,弄得高顺也非常烦恼,让他彻底服气,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定下来的好,于是,又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确定了一些要务,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分工。

  首先确定定都地点,高顺与众人商议之后,定都城在洛阳。

  其次,所有事务以戏志才为主,众人为辅;所有的律法、礼仪等都要有专人重新整理;所有事务定好之后由戏志才拿给他定夺。

  再次,审配负责联络朝廷事务;审配很不情愿,毕竟这将会是他终生的污点。

  最后,商讨中央构架,高顺提出内阁和六部制度,令众人协商;至于官职和官员等,待与朝廷谈妥后再仔细协商。

  这下,高顺不忙了,众人却还要继续忙。按照高顺的计划,他准备在位绝不能超过十年,等稳定后,他便会传位给儿子,然后去开创他的事业。

  这活人也是拼了,为了给高顺粉饰,竟然查出了高顺的先祖,姜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便是高家的先祖。

  系统升级的好处和诱惑,比皇帝位对他来说要大很多,他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来维护整个汉人的利益,只是出于一名穿越者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高顺心想,借助诸人之力,早日登基也好,这样的话,他便可以早日去开拓境外之地了,只是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篡汉的污点了。

  众人仅仅在审配出使之前,讨论相关事宜就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距离这么远,高顺估计,要是再来回几次,两年时间就过去了。

  趁不忙,他便按照此前的思路,传令黄忠,开始收拾鲜卑人、夫余人等境外的蛮夷,只要劫掠回来,皆可卖为奴隶。

  没有不透风的墙,审配还没出发长沙,社会上已传开高顺欲称帝的消息,有人高兴有人忧。

  那些武将是得利阶层,当然希望高顺尽快称帝,越快越好。

  新进入高顺视野的钟繇家族也非常高兴,他们家族能在高氏皇族中保持不衰;相对而言,陈群家族也能接受高顺称帝的事实。

  荀家则比较苦涩,却不敢反对,甚至他家寄希望于世子接任地位之后,在孔家的支持下,定会继续发展儒学,他们再择良机出仕。

  那些刘氏族人心想,若是高顺称帝了,他们便不用担心高顺的秋后算账了,所以也感觉是好事,不经杀戮,便改朝换代,对他们这些先朝皇室宗亲而言,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

  苦恼忧虑的只有那些依然忠汉的臣子和家族了。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