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中科院_贞观大名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个月后,商队从吐蕃归来,向陈飞禀报了交易的细则。陈飞听后顿时乐坏了。

  “本来只是随口和你提了一句,没想到你小子这么给力,居然真的挑拨了吐蕃和天竺之间的矛盾,哈哈哈!真是太好了!”

  陈飞一高兴,连续将领队提拔了三级,让他做了一个小将领。

  天竺,还有周边的一些小国家,陈飞已经盯上这片肥沃的土地很久了。那里全年气温温和,雨水充足,粮食多产,是非常富足的地方。可惜印度阿三天性使然,白白浪费了那么好的土地。

  与其浪费在他们手里,还不如归纳入大唐的版图,将这片肥沃的土地充分的利用起来。

  可惜的是,天竺等东南亚国家与大唐关系非常好,他们从不叛乱,一直坚定的跟着大唐老大哥走,风里雨里这么多年,一直坚定的站在大唐身后。所以大唐也不好向他们下手,想来李治和朝中的许多大臣都不会同意。

  所以陈飞只好将主意打到了吐蕃上,不过事情比他预想的要顺利多了。

  想象一下,将来的某一天,吐蕃士兵一边嗑着药露出迷离的微笑,一边抄起武器去砍天竺人。哎呀!秒的很!

  陈飞想着想着,不厚道的笑出了声。

  只要两国开战,大唐就有千千万万个理由插手两国的战争,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论是帮那一方,大唐都是最终的受益者。

  或许能像当年灭高句丽,百济,新罗那样,将吐蕃与东南亚的国家都划入自家界限……

  想着,陈飞露出了迷离的笑容……

  同时,李治也在巴蜀剑南道抽掉两万士兵,秘密安插到高原上,进行环境适应训练,随时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

  不过陈飞与李治在吐蕃下的是一步慢棋,一时半无法取得成果,所以他们只是派出密探密切关注吐蕃的动向,便收回了注意力。

  舰队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才能出海远征,一时半会也见不到成效,两人更多的将重心放到了国家的内政上。

  李治非常想做一个好皇帝,对于朝政他也非常上心,李世民在位期间每三天上一次早朝,而李治则是改成了每日临朝,且对于民生百姓的事情非常上心。刚好,他与陈飞的观念不谋而合,认为作坊以及商户的发展有利于百姓的富强,所以国内的经济赢来了高速发展。

  不过现在陈飞最想改变的还是国内的教育。

  虽然现在商业,作坊非常的发达,但国内还是以孔孟文学为主,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通过科举能够做上官。

  理科类的知识更多的是被当作兴趣或者趣谈被人们番看,但是很少有人去专注的学习这个。

  这也是让陈飞比较头疼的。收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对理科知识始终不是那么的敏感。

  大唐已经差不多一只脚跨进了手工业时代,如果不能像十六世纪的西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