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章 晚餐的故事(上)_真摘星拿月摘星与月作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夏民族很重视教育,读书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令人羡慕的阶级。但是教育,这种神圣的地所,正在沦为滋养腐败和吸血的蝇巢。”王承恩也开启了抱怨,看来他也看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明朝取士靠的是科举,为的是搜罗优秀人才为朝廷所用。后世的取士,靠的是高考,不但为朝廷,同样也为社会各行各业选拔适合的优秀培养对象。这就给了某些人可乘之机,把国家和社会的选拔,看成了自己的碗中餐、囊中物。”

  “最简单的就是公私学校的教学错位。借由民间资本创立的私立学校在很大程度上算是弥补了公立学校的覆盖不足,为社会普及教育资源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如同八股一样,后世的高考同样是有范围规定的。”王承恩一口气接连不断地说了下来。

  “大明的科举就有士子是靠背范文通过,后世也一样。后世所有出版物涉及的内容题材约为80多个类别,高考只能涉及其中的大众话题,涵盖大约30种左右。所以,私立学校就在这上面下功夫,背范文。几十篇范文背下来很容易,因为它与课文不同,不要求你一字不落,只要意思大约相同即可。找到好的文章分好类,三天背一篇,考试的时候小改变一下,叔叔变成阿姨,爷爷变成姥爷,事情还是那些事情,评论还是那些评论。一年下来,几十上百篇好文章内容被熟记于心,一个从语句不通白字连篇的学生,就可以成为高考文章的高分者,这就是取巧。一种没有灵魂的学习。”

  “另外,一边是私立学校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九点半进行高强度学习,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甚至天天考。而天平另一端的公立学校,朝廷却发文,要求进行素质教育,一再要求减负,这叫他们如何竞争。并且公立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走读的情况,上下学的时间就是1~2小时,而私立学校多为住校生。这两相比较下来,长积月累可是不小的差距。而且,很多学生高考完了之后,为了庆祝就撕书祝贺。可见,读书只是他们获取功名利禄的踏脚石而已,这种学生怎么可能终生学习?怎么能够期盼他们为朝廷和百姓服务?但是,这一切是学生的罪吗?不,朝廷之罪也!”

  “高考工厂,高考工厂...这是后世对那些著名私立学校的称呼,一个个学生就如同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上看起来都合格,其实毫无生气,哪有什么创造性可言。而且来钱极快,别看他们收取的学费不高,但是正常你是进不去私立学校的。除了少数优秀的孩子,绝大多数孩子需要缴纳所谓的赞助费、捐助费、办校基金等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少则几万,多的有十几万、几十万。一个学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