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7章 金匮之盟_朕绝不当仁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慢性毒药。

  如此一来的话,就只剩下宗室了!

  赵祯仔细一分析,给他下毒的十之八九旧时宗室的某位王爷了。

  宋太宗有九子,长子精神失常,次子暴亡,皇位就这样落到了宋真宗的头上,并且宋真宗还不是嫡出,但他靠什么继承皇位呢?没错,靠的就是年龄。

  说起年龄就不得不说说宋朝的兄终弟及。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病危,宋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杜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

  杜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吗?”

  赵匡胤心里想说,当然是朕一步一个脚印打下来的,但当着杜太后的面却不能这么说。

  赵匡胤便回道:“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

  杜太后摇了摇头,说道:“不然,你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让幼儿统治天下!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

  赵匡胤忙回道:“敢不如教诲!”

  杜太后仍然不放心,便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

  赵普便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之中,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后世称为“金匮之盟!”

  纵观历史,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之所以灭亡,都跟皇帝年幼不无关系。隋文帝杨坚之所以能建立隋朝,跟北周幼主继位也不无关系。

  历史上但凡新君年幼,经常是外戚专权,或者辅政大臣弄权,又或者武将作乱,朝夕之间,国家就可能会换一个主人。

  自古以来皇帝之位都是父死子继,杜太后从周朝灭亡的前车之鉴中,得出经验教训,认为是国家被取代是因为没有长君在位的原因,这么一看,也不无道理。

  如果金匮之盟确有其事,那么就为赵光义继承皇位提供了合法性,所以即便后来的斧声烛影是真的,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

  宋太宗继位的时候,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已经二十五岁了,时年宋太宗三十七岁。

  难不成在杜太后眼里,二十五岁还不算国之长君吗?

  但不管怎么说,光明正大的继承也好,逼宫也好,皇位最终还是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手里。

  所以明面上,宋太祖遵循了金匮之盟,将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也是足以传为美谈的。

  如果宋太宗赵光义能够继续遵循金匮之盟的话,死后将皇位再传给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的话,那么必然又是另一番佳话。

  但是宋太宗后悔了,想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开始频频找赵德昭的麻烦,以至于逼得赵德昭最终自杀谢罪。

  但好巧不巧,宋太宗最为看重的长子,赵元佐看到父亲如此不念手足亲情,一时间精神失常,发了疯。

  发了疯的人自然是不能继承皇位的,此时宋太宗三子赵德芳就成了合适的人选,所以没得说,赵德昭死后没两年,赵德芳也因病逝去了,年仅22岁。

  宋太祖儿子全死了,即便宋太宗想要遵循金匮之盟的约定,那也是无人可选了。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