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3章 江州故事(六)_明末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恐惊动守军。”

  杨炯心里记下了。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克服的细节。夜袭,本质上是偷袭,就好比入室偷窃,前提就是尽量别让主人家发现了。一旦被发现,偷窃就得转为抢劫了,而抢劫的代价要大得多,后果也严重得多。

  杨炯又问,“整个城防,可有薄弱处?”

  刘子安想了想,“将军,之前我转过一圈,大体上城墙都是完好的,但东作门一带,有一段城墙砖石掉落,有些地方长满了杂草藤蔓。”

  杨炯不再说话,心里琢磨着。九江城的城防谈不上多么坚固,从城墙上摆设的火盆,还有那放松的喧哗可以看出,主持城防的知府衙门是没有什么经验的。这么多火盆,固然是方便人员调动,但同时也很容易暴露,而且还会造成灯下黑的视觉效果。

  再者,那就是九江城太大了,而且城门多,有七座城门。如果不能全面动员城里百姓,光靠衙役和临时征发的民壮,根本就顾不过来。在攻防过程中,一点突破,很容易被打开附近的城门,进而全局崩溃。

  就着城墙上火盆发出来的光亮,杨炯睁大眼睛,把各段城墙,还有城墙下的地形给仔细看了一遍。任何名城,都有故事。九江城又名浔阳城,史称浔阳、柴桑、江州,据说最早是西汉灌婴所筑,也称灌婴城。走了一圈,杨炯想起了史书中那句“带江负山,楼橹高险,坚不可破”评价。

  如果没记错的话,九江城最近一次大的兵灾,要追溯到北宋初期了。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克金陵,南唐后主李煜被俘降宋,各郡县纷纷举起了降旗。但是,唯有九江不降,江州指挥使胡则率军民抵抗,据城坚守达五个月之久。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江州刺史谢彦实原本想献城投降,被指挥使胡则所杀。宋军这边,在曹翰的指挥下,从开宝八年冬天打到第二年夏天,愣是没有打下来,而且伤亡惨重。后来,因为胡则病重,加上粮草供应不上,防守力量削弱,最后才被宋军攻陷。指挥胡则因病卧床,被俘后,被处以腰斩之刑。这次攻城,宋军吃了大亏,最后屠城泄愤,并拆除江州城墙七尺。眼前的城墙,还是元明两朝陆续增高加固的。

  扭头看了一眼城墙后,杨炯面无表情对刘子安说,“刘兄,你晚上辛苦一下,把攻城计划做出来。这个计划,要简洁明了,就是告诉各营各千人队——他们从哪个位置,什么时间,开始发起进攻?各部如何协同?”

  刘子安听了,先是一怔,尔后回道,“将军,我是幕僚,只负责出谋划策。至于你说的计划,也要我做么?”

  杨炯点头,郑重说道,“出谋划策固然是本分,但做计划做方案这些实务,才真正体现幕僚人员的价值。虎山军以后的幕僚人员,是要能干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