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1章 240.见证历史的史诗感!怎么可能找_王谦李青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身陷风波之中,不得不提前将心中所想一一表述而出。取名三国演义,就是一本演义小说。不过,小说内容是我根据小时候从爷爷那里听取的一些三国史实故事进行的艺术再创作,所写之事和人物基本上都属实,只是我对人物和细节方面进行了艺术创作,请大家不要较真,更不要将演义当正史来看。”

  一段自述表明了这本小说创作的缘由。

  雪漫和薛振国父女两都知道王谦所说的这些,身陷风波就是这次贾富清等人掀起的风波了。

  王谦选择提前写出这本三国演义来回击对方。

  如此强势而直接的回击,让薛振国和雪漫都对此表示佩服。

  薛振国低声说道:“王谦身上有一股文人风骨,我很欣赏。”

  雪漫淡淡地问道:“如果贾爷爷敲打老爸你,你会这样强硬的回应吗?”

  薛振国笑了笑,没说话。

  但是,父女两都心照不宣。

  薛振国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如此正面的强硬回应,而是会沉默,选择无视。

  因为是晚辈,而且代表了薛家一脉,所以薛振国不能轻易的公开表态,和贾富清正面硬刚,那样可能会引起贾富清一脉的文化圈子和薛家一脉的文化圈子的骂战,最后甚至可能会引起西北文化圈子和京城文化圈子之间的骂战,进而可能引起整个华夏文化圈子的内战。

  这种事情。

  在民国时期时有发生。

  那时候的文人说话都极其不客气,理念不合当场就会开骂,有机会就面对面的骂,没机会就登报骂,或者在收音机上隔空对骂。

  当然,所谓骂说的是通俗语言,实际上民国时期几位南北的文学大家之间的骂战,都是一片片文章以及作品的问世,其中全篇没有几个脏字,但是却字字诛心,互相理念的碰撞可谓是近现代文化的巅峰代表。

  建国之后,这样的事情就几乎不存在了。

  而新时代之后,就更加不可能存在了。

  所以,为了大局着想。

  薛振国很清楚,如果自己身在王谦的位置上,肯定会沉默,哪怕受到了再大的委屈,也会自己一个人承受。

  不可能如王谦现在这样硬刚,在社交媒体上硬刚之后,再短时间内创作作品来回击对方。

  这种文人风骨,薛振国固然欣赏。

  但是,他也担心,王谦如此短时间内,能写出什么来?

  一个不好!

  只怕之前王谦在文坛内积累的名声会毁于一旦。

  如此想着!

  父女两继续看了下去。

  而后面,是一首他们两人都非常熟悉的一首古词作品。

  正是在双星课堂上发表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再次看到这首词。

  不知为何,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