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3章 南北之忧_明扬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导致朝中党争日益激烈。张居正对此尤为痛恶,是以下令拆毁天下书院计六十四处。秦王如今要重建书院,臣以为当慎之又慎,东林书院之事。秦王忘了吗?”

  秦牧策马行于废墟之间,右边是红娘子近身护卫,左边是司马安随行,夕阳虽然已经西斜,但余威尤在,热气逼人;

  秦牧停马于一株古柳之下,望着荒芜的原野说道:“司马先生说的,本王自然不会忘记。只是这几十年来,北地灾荒连年,战乱不休,教化之事严重滞后,人才的断层,将会给大秦带来严重的南北失衡;尤其是江南文风,偏于娇软。若朝中尽是南方官员,大秦来日堪优啊。”

  “秦王所虑深远,但臣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重兴书院并不见得是良策。”

  “本王读史,宋金之时,北地久陷胡虏,元初一统天下后,同样是南北文化严重失衡,于是颁布诏令曰: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

  通过此举,创建书院296所,大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很快缩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正所谓前车可鉴,我大秦现在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北地多建书院,未尝不是治本之道。”

  秦牧提到元代的书院,司马安一时没有反驳,因为元代的书院与唐宋明不同,元代书院虽然也是私人书院,受官方控制甚严,无书院争鸣辩论的讲学特色。

  如果秦牧要推行的,这元代那种严格管制的书院,倒是勉强可行的,毕竟朝廷财力有限,官学所能容纳的生员也有限;

  如果在北地大力发展私人书院,对官学是一个极大的补充,从而尽快缩短南北文化的差距,让带有北地雄风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大秦朝廷,避免大秦整体渐趋于媚软。

  现在的大秦朝堂,文武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文官几乎青一色是南方人。而武将则相反,象蒙轲、宁远、崔锋、霍胜、凌战、李过、高一功、李定国、刘猛、苏谨、李九等等,都是北方人。只有马永贞等少数大将是南方人,而且还是出身民风比较剽悍的赣南。

  现在是战争时期,武将的地位很高,大体上可以与文官抗衡,但随着天下逐步平定,文官必然会掌握更多话语权,因此这种文武抗衡的局面不可能长久维持,要从根本解决南北失衡的问题,最终还得从北方多引进治世之才方可。

  常言道,打天下易,治天下难,现在对秦牧来说,是应该把治世的问题放到首位来了,秦牧深知人才的培养绝非三两年的事,但大秦高官尽是南方人的格局必须尽快改变。

  他与司马安在柳荫下讨论了许久,决定从下一届科举开始,要象明初一样,暂分南北两榜,以便尽可能多的吸纳一些北方的人才。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