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身份不同,理念相同_聊斋:书生当拔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周羽带着罗吉安一起筛选学生。

  这次,周羽的要求倒也没那么严,主要是考核人品。人品不行的一律不收,以免败坏名风。

  同时,周羽也对学生说了书院的教学方式,回归儒家正统,除了读书之外,同时还要修君子六艺。

  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读书考功名,那就别请高明。

  如此一来,倒有不少报名的学生打起了退堂鼓。

  这也可以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贫寒学子来说,考取功名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书院倒也不是说不能考功名,但要修习君子六艺的话,对不少书生来说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对此,罗吉安与周羽认真讨论过。

  对于功名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罗吉安是感触最深的,因为他就是受益者。

  没有考中举人之前,他饥寒交迫,陷入生活的绝望,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了读书。

  如果不是蝶儿暗中相助,他根本没有机会再拾起书本,再不要说考取功名。

  考中举人之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他是受人尊敬的举人老爷。

  所以他很理解那些贫苦学生的心情,巴不得一天当两天用,一有空闲便看书、背书,写字,期望着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这些道理周羽自然也懂。

  所以,他对罗吉安说:“正是因为如此,那就更加需要有人去改变这种现状。

  曾经的儒家弟子,那是多么的豪迈与热血?

  可如今呢?百姓一提起读书人,首先就会想到文弱二字。

  你在没有考中举人之前,哪怕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依然有很多人打心眼里看不起你。

  为什么呢?

  因为,百姓们经常会脱口说出穷酸书生,穷酸秀才这样的话。

  但这能怪百姓么?

  不能!

  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百姓对于读书人都是很尊敬的,不管有没有功名。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科举考试,所以读书人的目的很单纯。

  那时候,可谓是百花齐放,不少读书人长年在外游学,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而那个时候,也多的是贫寒学子成为天下名士的例子。

  科举的出现,固然为天下学子提供了一个一展抱负的平台。

  但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围城。

  读书人在这个围城里,眼界变得狭隘,一个个只盯着科举的高塔,争相着想要爬到塔顶。

  到如今,到底还有多少人真正去领悟儒家的核心理念?

  严格来说,现在的读书人已经不再儒家弟子,就只能称为读书人,一味的读死书。

  而我理念,就是要端本正源,尽我的努力,一步一步去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天下学子回归儒家传统……”

  这番话,听得罗吉安的心情也开始激动起来。

  最后,周羽又道:“吉安,你要记住,我创办这间书院就相当于是创建了一个门派,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