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想不想兼并个设备厂?_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对手的蚕食!”

  其实林可染说到一半,杨铸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闹了半天,林雄是想以产业升级和B计划作为筹码,去攻城略地啊。

  在了然之余,心中却莫名生气了一股怒气,不过这股怒气却并不是冲着林雄那只老狐狸发的。

  丫丫的,棒子国和岛国的市场是个什么情况,以及他们的需求点在哪里,杨铸不相信有着专家顾问团的某些人不知道。

  可是那些人为了短期的成绩,却无视于齐鲁农业产业升级的需求,无视于众多国企产业改革的需求,硬生生想把那些地方变成低价原料供给地。

  呵呵,或许后世的人们在听到“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大葱出口量世界第一”、“大蒜出口量世界第一”、“大白菜出口量世界第一”等等一系列称号之时会感到很骄傲。

  可是如果没有深入研究的话,人们是无法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那些利润微薄到可怜的贸易订单,齐鲁付出的各种隐性代价和土地退化的永久性代价的。

  想到此处,杨铸嘴角不由自主地挑起一个极为讽刺的弧度:“听说过蒜你狠和姜你军么?”

  林可染一脸懵逼:“???”

  杨铸这才从自己的世界里回过神来:“你们有没有跟某些人回顾一下十几年前,岛国在咱们这买花生的故事?”

  十几年前,岛国用白菜价在齐鲁买了一船花生,刚刚驶到公海,仅仅几天的时间便利用船上的设备把花生仁榨成油,把花生壳压成复合板;然后转头跑到华夏,用十倍的价格把这些油和复合板重新卖给华夏;

  这是个伤害性不算高,但侮辱性极强的故事。

  但偏偏,在2010年以前,这种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林可染自然知道这个被华夏人广为知晓的案例,嘴角有些苦涩:“这种故事讲了也没用,大部分人都是有选择性失忆症的。”

  杨铸嘴角的讥讽更甚:“前两个月,我听到一则故事。”

  林可染觉得今天的杨铸很奇怪,但出于礼貌,她还是问了句:“什么故事?”

  杨铸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传说,棒子国在胶州建了一家合资工厂,然后按照规定要招聘大量的华夏工人;等到他们提交工人的薪资计划表时,某些人被上面写的6000元/月的工资惊呆了。”

  “然后……你猜怎么着?”

  没听过这个故事的林可染有了些好奇:“应该很高兴吧?毕竟这个工资虽然低于他们本国的工人,但是在国内真的很高了。”

  小铸撇了撇嘴:“结果某些人大喇喇地用笔一划:不用!2000就可以了,反正那些人是走人事代理的,哪怕你们开到800他们都会很满意!”

  林可染嘴巴张的大大的,一脸的震惊与不可思议,正想开口说那人脑子有病吧?

  却转瞬明白了杨铸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