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五十章 又一桩大生意!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不惜人力物力转运荔枝,当年咱家读书时还在抱怨,如此的不恤民力。果然有安史之乱之道。现在想来,也是值得的!”

  “公公,若是我们二人请公公一道做这南中、岭南的水果鲜货生意,公公以为如何?”

  “什么?伯爷您是在调侃咱家吗?”

  王德化从最初的震惊迅速的清醒过来,笑话!从南中到广州尚且要在海上颠簸上几天。再运到京城。别说是荔枝了,便是荔枝的核都要烂了!还要用来赚钱?

  “那,京城之中。皇宫大内,王公大臣府邸之中,若是要想品尝此物,又该如何?”守汉有意的故作不知,为的便是要抬高身价。做引蛇出洞之举,让王德化自己意识到这个项目的巨大利益所在。

  “别人我不晓得。不过,当年蔡太师是我福建同乡,他喜欢吃荔枝,为了能够在开封府吃到荔枝,我的这位先贤前辈也是煞费苦心。”一边的郑芝龙很是默契的配合起守汉的问题。

  当年蔡京蔡太师研究出来的方法一直用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这个方法被称作密移造化出闽山。蔡太师想出的法子是每年把已经结了小株的荔枝移植到盆中。然后送往东京,等到成熟之后再摘下来吃,不过搞完之后荔枝树就死了。(这个法子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没错,在周星星同学的《武状元苏乞儿》里,他那个土豪老爹就是这样做的。为了在北京都能吃到荔枝,索性将一棵荔枝树装上车运到了北京!)不过明末由于战乱,所以不大可能密移造化出闽山了。而且密移造化出闽山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清代自康熙以后,每年送到京师结了小株的荔枝有数以百计,每株结有多颗,算起来一年下来在北京可以有两三万颗荔枝吃。

  所以,尽管王德化脑子里满都是被银元闪动着的光芒所照耀,但是也是很清楚,如何能够将这极为不易储运的荔枝运到京城去?

  “公公,如果本伯有个法子,能够在十冬腊月的天气里将这荔枝运到京城,您觉得该当多少钱?”

  守汉剥了一粒荔枝,放在嘴里咀嚼着,脸上一副满不在乎心中有数的神情。

  “若是伯爷能够将此物和南中、岭南、福建出产的各色鲜货、水果以这般品相运到京城,别的不敢说,八两荔枝,一个银元是绝对的良心价!只怕满城文武大臣,富商巨贾都要说伯爷宅心仁厚了!”

  王德化也不客气,吐了一个荔枝核在小银盘中,随口便给了一个价钱出来。

  八两荔枝一个银元,这八两,可是半斤。而不是我们习惯的那个八两!

  这样的价钱还被人称为良心价,有此可见,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了。

  “那好,公公,这荔枝的起手价格便依照公公所说,八两荔枝一个银元了!”守汉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