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章 邸报,各方反应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师士气如虹,皆有追亡逐北意.而奴廷内变,伪帝洪太亦与诸弟及各旗视如仇寇,由此,辽东之患几已指日而定矣.此实天佑我大明也。”

  一篇花团锦簇的邸报同嘉奖勉励南中军将士的圣旨一道进了济南。

  吴良辅抵达济南之后,便发现这座被从建奴手中收复回来的城池变得前所未有的干净整洁。

  大明各处甚至连京城都不能免俗的垃圾成山,粪便遍地,在这里看不到了。街道被打扫的露出了青石板本来的面貌,一个个左臂上带着不同袖标的执事人等在城市街道上往来训示,见有未按照指定区域丢弃垃圾者,不由分说按倒便是抽打十鞭子。

  生牛皮编织成的皮鞭挥舞之中,粗声大气的山东腔调还在吆喝着,“让你不遵守法令,让你乱丢垃圾!”

  沿着东门走到了鼓楼下,正是城中百姓拿着户口簿子在排队领取粮食油盐等物。蜿蜒的队伍曲曲折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在这里领取自己的口粮。

  “这济南和附近州县被鞑子蹂躏的百姓不下百万,每一日光是油盐口粮便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吴良辅有些替守汉肉疼。历来都是官员在赈济钱粮上大发其财,从来没有听说过官员替朝廷救济难民的。便是当年的秦良玉,奉旨入卫勤王之时也只是以家财自办军需罢了。

  “我家大帅也是为此事愁断了肠子,南中虽然有些钱粮,奈何转运补给不易。运来数十万石粮米,也是杯水车薪,不过百姓半月之粮。无奈之下,大帅只得移岸就船,每运一批粮米到了,便以空船海运难民一部南下就食,以减轻山东被灾地面的粮食压力。”

  听了南中军军官的话,再想想自己这一路从登州上岸以后看到络绎不绝的百姓(大多为妇孺之辈)往海船码头上涌去,想来就是这个道理。

  “那,淄川、博山、周村、张店各处为何一样迁徙百姓?”

  一名胶东地面的地方官有些不服气了,他治下的上述地方,尚未被建奴骚扰,地面还算安静,不料想南中军到了此处,将那些瓷窑上的窑工、染坊的染匠一一登记在册后,不由分说,以刀枪相挟,尽数押往登州地面。

  往日火焰数年不息的博山窑业,数百年的印染之地,顿时变得寸草不生。

  那陪同天使吴良辅入城的军官笑笑,却不答话。他是迎接天使的,犯不着和一个区区的州县官费口舌。

  那淄川、博山等处的陶瓷业、周村张店一带的印染业,向来在北方地区称为翘楚。如今守汉有机会占据了这一地区,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抢夺技术人才,给自己的产品消灭竞争对手的机会。

  于是,招募动员。便在一些粗鲁的士兵那里演变成了强行迁徙。不过,比起别部明军动辄洗劫州县、屠戮村寨来,这种行为已经很是文明了。而且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