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五章:教育_抚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股子风潮推到了顶峰,其它学科,基本上也就一蹶不振了。

  时人都忙着去读四书五经,去学诗词歌赋,以期能用这些东西来搏一个东华门唱名,能搏一个光耀门楣,封妻荫子,其它一切,自然就是落了下乘。

  律学也好,算学也罢,抑或是医学,也被不屑地说一声匠气。

  就更遑论于武学了。

  东京还没有被攻破的时候,时任国子监武学教授的是一帮老学究,而武学名义之上有学生百余人,其实常去听课的也不过一二十人罢了,教的《武经七书》包含了《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等。

  说起来这些书自然是极好的。

  可书终究是死的。

  即便将这些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又如何呢?

  不能灵活地运用,不能与战场之上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那书读得越多,可就真是越害人了。

  你怎么可以指望那些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战场的老学究们,在武学里教出一名合格的军将呢!

  萧诚当然要对眼下大宋的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样的改革,从下到上是行不通的。

  唯有一招,从上往下来改。

  如果说高考是现代教育的指挥棒,那科举考试,便是大宋教育的指挥棒了。

  第一个要改的,自然便是国子监下设的六所专科学校。

  能考到这六所专科学校之中读书而且能成为上舍生的,是够资格直接成为官员的。

  今年秋季的国子监招生,所有人赫然发现,六大专科学校的名额与往年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书学的招生名额,较之律学、武学、医学、算学而言,竟然少了许多。如果说这个标志还不够明显的话,那刚刚结束的天宋三年的进士试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卷子是首辅萧诚亲自出的。

  考了二天。

  第一天考策论,也就是对天下大事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题目很宽泛,考生尽可以捡着自己擅长的来,当然,想要写出有实际东西的内容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考虑的这一阶的主考官是萧诚,那么要写的东西,也就很明了。

  投其所好嘛。

  第二天,考综合。这就是一个新的玩意儿了,以前压根儿就没有。而大大的一张卷子上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毫无疑问,全都是一些实务,囊括了律学、算学、地理等等。

  第二天考完,九成以上的考生已经面无人色了。

  而根据朝廷事先颁布的录取规则,策论与综合各占五成。

  本以为综合就是考诗词歌赋、考四书五经的考生,彻底坐腊。

  江宁哀鸿遍野。

  原先的那些进士大热门,基本上要全军覆没了。

  对此,萧诚是相当得意的。

  他相信,以东南诸地在教育之上的雄厚实力,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必然会迅速地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