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章 给太孙上课_明朝小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理,当下金银的兑率大致是一比十,那就取一钱黄金铸造一枚金元,规定一枚金元可兑换十枚银元,这样一来,从铜钱到银元,再到金元,从小额到大额,便可形成一套完善的货币制度。”

  朱瞻基思索许久,然后说道:“林兄所设想的这套货币制度确实要高明一些,但还是无法解决金银,乃至铜矿产的稀缺问题。”

  “别急啊,货币规范化,这才是第一步。”

  朱瞻基带着期盼的眼神问道:“然后呢?”

  “当新的货币制度被百姓广泛接纳之后,便可以建立代币制度,就是发行新宝钞,宝钞的面额不宜过大,一文钱,十文钱,一银元,一金元四个面额就足够了。新宝钞发行之初,必行严格执行金银本位,就是国库里有多少金银,就印多少宝钞,绝对不可加印,必须保证宝钞随时随地都可以兑换足额的金元、银元和铜钱。”

  朱瞻基一边听,一边思索,忍不住问道:“若是等额兑换,和直接进行金银流通没有什么区别啊?”

  “区别大了!”林墨神秘笑了笑,说道,“先是出台规范的货币制度,然后发型纸钞,并保证可以等额兑换,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建立纸钞的信誉度,只有百姓们信任纸钞,朝廷才可以逐步加印,等到市面上流通的纸钞数额超过储备金银的时候,百姓们仍然相信纸钞,相信这张纸代表的就是实打实的金银!”

  朱瞻基考虑许久,这才说道:“说来说去,最后还是纸钞的数额超过了金银储备,这么做不是欺骗大明百姓吗?就算前期朝廷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工作,最后纸钞仍旧会泛滥贬值,有什么意义?”

  “黄兄不必激动,货币贬值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就算以白银为货币,若是加大银矿山开采,或者从海外贸易增加白银收入,假以时日,大明的白银储量大增,同样会贬值,只是不会像纸钞那样泛滥罢了。”

  朱瞻基又思考了一会,然后摇了摇头,问道:“大明现在的金银铜储备都不充足,若是废掉宝钞重新铸钱,怕是远远不够市场所需。”

  “金银铸钱,也没说一定要足额金银啊!”

  “这……又是何意?”

  “金银货币有个问题,就拿白银来说,我们知道白银本身除了是货币,还是货物,是有价值的,若是用一两白银打造一只银镯,这只银镯又可以卖二两白银,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人们会更倾向于把白银做成商品,从而失去它本身的货币性质,就会导致白银在市面上越流通越少。”

  朱瞻基点点头,大明的金银储备本来就不足,人们又有收藏金银的习惯,到手里就不会轻易往外拿,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

  “所以,铸钱的时候不能用十足银,一枚银元可以考虑使用七分银,三分铜,这样的话,一两银元只能熔出七钱白银,用来做首饰就亏了。金元同理,用七分黄金,三分白银。如此一来,既能缓解朝廷金银储备的不足,又能防止金银元被人私下熔炼,一举两得。”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