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1章 坟头蹦迪(4)_北朝求生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作,让很多有心人都浮想联翩,最先想到的,就是朝廷很可能会对北齐用兵了!

  家禽,乃是军队补给的重要物品,也是主要肉食来源之一。

  历史上陈霸先杀王僧辩之后,面对北齐的绞杀,险些翻车。多亏关键时刻,陈蒨带了一批稻米跟鸭子送去补给,陈霸先命令用荷叶包饭,配上几块鸭肉,让士卒们饱餐一顿,趁着这股气势,一举将北齐大军击溃。

  你能说那些鸭子没发挥作用么?

  只不过,光是这个原因,似乎又有些说不过去。北周军队的军粮,主要还是以小米和豆类为主,而且从这几百年的趋势看,小麦在关中粮食的比例,越来越大了。

  之所以尽量控制不进入军粮的范畴,是因为和小米比起来,小麦不是很顶饿,而且蛋白质的含量也比前者低一些。

  而豆类可以喂马,也可以当主粮吃,所以一直在军粮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

  鸡鸭之类的肉食,要排在这些后面了。朝廷既然要打仗,不可能光对鸡鸭做限制,而主粮这块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

  “大人,陛下传召您速去皇宫。”

  书房里,正在写策论的杨坚,抬头便看到宇文邕的贴身太监站在自己面前,然后安静的看着他书写,一句废话都不说。

  “陛下可是说了有什么事?”

  杨坚疑惑的问道。

  没道理啊,宇文邕昨日才跟自己商议了将鸡鸭登记造册,到时候集中使用扑灭蝗灾的策略,为什么今日就将自己叫入皇宫?

  杨坚知道,宇文邕绝非朝令夕改的人,他的政治素养非常高,自然也明白商鞅“城门立木”的典故,朝令夕改,乃是亡国之道。

  哪怕国家施暴政,也比朝令夕改要强得多。

  “陛下刚刚将书房砸了,具体是什么事情,奴也不知道。”

  眼前这位白净的太监平静而恭顺的说道。

  把书房砸了?不至于吧?

  杨坚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近来几天,他和韦孝宽两人,每天都会去御书房跟宇文邕商议灭蝗灾的事情。看到如此重要的国事有了解决手段,宇文邕的心情显然是比较畅快的。

  甚至昨日三人还一起吃了一顿御膳!

  结果刚才宇文邕把书房给砸了,到底是什么事情才会让他如此失态?

  “请带路吧,陛下的事紧急,我就不更衣了。”

  杨坚沉稳的说道。

  他跟宇文邕二人,算是双剑合璧,一个出点子,一个做决断,让周国的政务顺利运转。

  从前八柱国体系,那些大佬们虽然个个都是精于政务,但他们各怀私心,部落气息浓厚。政令出了长安,往往就变成了笑话。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初荆湘还在西魏手里的时候,权景宣在那边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跟关中地区实行的是“双轨制”。

  那样施政哪里会有好效果。

  现在宇文邕锐意改革,启用新人。表面上看清洗了八柱国势力,朝廷内外走了死了不少人,实际上却是看似割肉,实则减肥!

  来到又小又破的皇宫,杨坚一进到御书房,就看到宇文邕冷冰冰的坐在龙椅上,书房很干净,不过可以看出那些眼熟的装饰物,少了不少。

  “那罗延(杨坚的鲜卑小字),朕,是不是太软弱了?”

  宇文邕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陛下何出此言?”

  杨坚心中微微一惊,看得出来,宇文邕气头已经过了,现在剩下的只有失落。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