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会兰陵_南朝不殆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荀法尚这么一说,侯胜北有些汗颜,却又难以反驳。

  就拿和士开这件事来说,他无疑是抱着不良目的去的。

  但是交往的过程挥洒自如,毫不刻板生硬,纯任天然,否则怎么能瞒过本身就是擅长以谄媚事主的和士开?

  冼姨说的,自己表面乖,实际一肚子坏水,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哎,怎么会这样呢?

  ……

  两人说了一会儿正事,相约出门去走走,体验北齐风物。

  一路骑马出城,来到邺城之南,漳水之畔。

  前一天刚下过雨,土地湿润。

  荀法尚也不嫌泥污,踩了踩肥沃的土地:“据说此地本是瘠薄,西门豹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方成膏壤,亩收一钟。”

  侯胜北感叹道:“一钟折约四石半,那是极好的田地了。”

  他望向浑浊的漳水:“此河水多泥沙,本多灾患,西门豹既溉且粪,化害为利培育良田,确是能臣。”

  追思前人功业,两人早就从史书得知,邺城立有西门豹祠,便想去瞻仰一番。

  沿途寻去,只见新渠沟通漳水,周流城郭,还有水力推动的石磨。(注1)

  水磨一物,于江南颇为少见,两人驻足观看了一会儿。

  荀法尚赞道:“北方食麦,以此法磨面,日夜不停,极省人力。”

  侯胜北也道:“天地之力,一至于斯,如能善用,非人力可及。”

  只是这西门豹祠却屡寻不到,找个本地老农一问,才知道已于天保九年为高洋所毁。

  “那年大旱,皇帝因为求不来雨水,就把西门大人的祠堂给拆了,还挖了他的墓。”(注2)

  老农叹息一声:“唉,下不下雨那是天意,和西门大人有什么关系呢?再说就算丰收,我等小民还不是日子过得拮据不堪。”

  两人听了默然,心情变得低落下来。

  此时庄稼长势喜人,然而正是农家最为窘迫之时,存粮将尽,新粮未收。

  青黄不接。

  ……

  此后数日,二人或以诗书礼仪,或以金宝财货,各自结交北齐官员不提。

  这一天,到了相约拜访司徒、太尉的日子。

  北齐制官,多循后魏,置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拟古上公,非勋德崇者不居。

  此三职由高欢之子,齐主的几位叔父担任。

  次有大司马、大将军,是为二大,并典司武事,乃是齐主的两位兄弟。

  次有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正是侯胜北等人今日要面会的对象。

  上述三师、二大、三公府门皆为三道,中开黄阁,设置内屏。

  傅縡居中在前,侯胜北和荀法尚分居左右,落后一步,在僮仆引导下入府,登堂。

  对面起身迎客,也是三人。

  居中一人形貌俊朗,风姿出众,儒雅之中透着大国重臣的庄严稳重。

  右侧一人年纪未到三旬,年纪轻轻却体型肥大,肚腹高高隆起,如同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