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8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票)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了此事。

  朱雄英连忙问道:“应天不是挺好的吗?为何要迁都?”

  朱元璋说道:“应天城偏安南方,非长久之计。”

  见朱雄英还是疑惑,就解释道:“应天城有长江天险,但也只有长江天险。”

  “一旦江防被破,应天就会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

  “且长江在守护应天的同时,也会束缚住人心。”

  “让人变得保守不思进取,一旦北方有变,恐怕会重演南宋旧事。”

  朱雄英半懂不懂,他倒是明白朱元璋是什么意思了。

  但还有些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变成那个样子。

  只是国都换个地方,就能有这么大的改变?

  陈景恪先是惊讶,然后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他自然知道京师迁往北方的必要性,也知道前世朱棣这么做了。

  却不知道,朱元璋竟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事实上是他孤陋寡闻了,朱元璋从登基之日开始,就有迁都的心思。

  最早想将京师放在开封,实地考察之后觉得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就放弃了。

  洪武二年,又想迁都凤阳,还派人修建皇宫。

  但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这个想法。

  洪武十一年,派人考察长安、洛阳、北平等地。

  一番衡量,朱元璋最满意的其实还是长安。

  别的不说,八百里关中平原,潼关天险。

  孕育了秦汉隋唐四大帝国,实在没有不选它的理由。

  前世,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派人去长安修建了钟鼓楼,其目的不言而喻。

  洪武二十四年,再次派朱标前往长安实地考察,其实已经做好了迁都的准备。

  然而朱标回来之后,却建议将国度放在洛阳。

  具体缘由已经不可考,但想来是极其有说服力的。

  否则朱元璋也不会犹豫不决。

  但还没等他考虑清楚,朱标就病故了,迁都之事就此作罢。

  后来朱允炆以及他身边的大臣的操作,证明了迁都北方的正确性。

  最终在朱棣手上达成。

  朱元璋看着半天不说话的陈景恪,心中不禁一动。

  陈景恪的思路向来和别人不同,他是不是能给自己,提供一些不一样的参考意见呢?

  想到这里,就出声问道:“景恪对迁都可有什么想法?”

  陈景恪连忙摇头道:“陛下,迁都乃国之大事,岂是我能置喙的。”

  朱元璋说道:“有几个选择各有优劣,咱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你的想法与常人不同,咱想听听你的建议。”

  “你不用担心,咱也不是非听你的,只是想听听你有没有别的看法。”

  陈景恪这才说道:“既如此,臣就妄言几句。”

  “我将不同区域划分为四种功能,其一资源区域,其二经济区域,其三军事局域,其四政治中心。”

  “资源区域就是提供某些资源,比如粮食生产、金银铁矿……”

  “经济区域,交通便利的地区,其实都比较适合发展经济。”

  “总体来说,南方是天然的经济区域。”

  “军事区域,就是承担军事任务的地方。”

  “目前的北平、太原等地,都是这种类型。”

  “政治中心,往大了说就是国家的京畿所在。”

  “往小了说,布政使衙门所在,也是区域政治中心。”

  朱元璋高兴的道:“景恪的总结非常精辟,确实可以如此划分。”

  马皇后也不禁点头,这个划分确实很有道理。

  朱雄英就没有想那么多了,此时他就只有一双耳朵,专心的倾听。

  “景恪继续说,后面呢。”

  陈景恪就继续说道:“对于小国来说,因为国土狭小,很可能一个区域同时承载着四种功能。”

  “但对于大明这样国土辽阔的大国来说,这四种区域的功能划分就比较明显了……”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