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产业兴旺_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他这个都事只是挂在陕西都司经历司的名下,实际上是受京城户部的新任右侍郎陶大人差遣,专门负责新粮推广事务的,并不需要参与经历司的日常公务,但上司、同僚们每日在一起相处,他总要跟所有人把关系处好才行。

  海西崖想想自己的新工作,对将来还是挺有信心的。眼下他最关注的,倒是要先把手头上的工作顺利交出去,免得自己在肃州卫未竟的事业,在自己离开后会无法持续下去。

  周三将军与顾将军已经提前两个月为此做准备了。

  新粮事务交给刘恪仁就行。今年的粮食得了丰收,玉蜀黍的收成也很好,明年应该会再扩大种植规模。刘恪仁本来就一直在关注海西崖试种新粮的情况,今年夏秋两季又跟在海西崖身边将相关工作都过了一遍手,笔记也做了半箱子,十分上心,想来不会出什么差错。

  葡萄园今年才刚刚有个雏形,种植量还达不到计划的一半呢,不过明年秋天应该就可以收获一大批葡萄用来酿酒了。葡萄园里的人手也配备完毕,足有十来个经验丰富的果农坐镇,所有人把园中的几种葡萄脾气都摸清摸熟了,除非遇上严重的天灾,否则一般的情况他们都能应付。

  葡萄酒坊今年依旧是收取周边地区民间葡萄园出产的葡萄来酿酒,但酒方经过几次调整,味道比去年又有了改善。去年酿的酒,经过一年窖藏后,口感已经很不错了,在肃州本地成了抢手货,卫所的几位将军还拿它们去送礼,送遍周围几个卫所,获得的评价都很好。今年新酿的酒本就更好,窖藏的时间长了,想必会更加出色。周三将军已经决定,今年送回长安家中的年礼,就添上肃州出品的葡萄酒了。

  至于玻璃作坊,更不必说了。肃州出品的玻璃器,从去年就开始往外卖了。虽然主要是跟过路的客商做生意,但有商队把货物运到长安与蜀中后,卖得很是红火,因此今年早早就来了新订单。从开春到秋收前,玻璃作坊就几乎没歇过,可玻璃器依旧是供不应求。

  今年楚胡两国在高台所和谈,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的人负责维持会场秩序,周三将军很有心机地利用兄长的关系夹带私货,把肃州出产的玻璃食具与酒具弄到了和谈使团的餐桌上。这既是为了让胡人使者们知道,他们西域的特产并非无可替代,也是让朝廷的官员知道,他们西北又多了一种新商品。胡人使者固然是被打击得不轻,一再退让,但大楚使者们离开的时候,也没少购买上几件玻璃器做纪念。

  这里头还要谢过主使官陶岳陶大人的带头效应呢。他是头一个自掏腰包购买肃州玻璃器的人,从文房到食具酒具,每个款式都买全了,尤其是老朋友们负责设计图案的那几款。

  多亏了几位和谈官员带货,如今肃州玻璃器的名声,似乎已经传到了中原。哪怕将来有长安与甘州出品的玻璃器做竞争对手,光靠目前打下的市场,也足以给肃州卫带来丰厚的收入了。

  周三将军对肃州卫今年的财政状况非常满意。说服海西崖重新出山,可以说是他最近五年里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他对海西崖道:“不必担心你走后,这些产业无人打理,会不复兴旺。我与顾姐夫断不会让那几家作坊、果园出问题的。这不仅仅是你的心血,也是我们肃州卫的钱袋子。我们卫所上下能不能吃饱喝足,就指望这几处产业了。胡人赔付的粮食金银总有用完的一天,但可以钱生钱的作坊,才是我们的根基!”

  顾将军也点头道:“凉州的何百户来咱们这儿学习了一个多月,你觉得如何?他家里本就有过酒坊果园等产业,对经营之道还算是擅长的,人也勤勉。你若觉得满意,咱们就把人留下了。”

  海西崖惊讶笑道:“我本来还以为凉州卫派何百户来取经,是想在他们那儿也建个葡萄酒作坊或玻璃作坊,没想到竟然是给我们送人才来了!何百户精明实干,若是他来接手,我当然能放心!”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