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百零五章 老牌外戚_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家女儿选择未来的夫婿,怎么看都不可能放弃镇国公府的几位孙少爷,反而看上承恩侯府的嫡长孙。若说唐家是为了进京,想借儿女亲事做跳板,他家也还有一个次女唐若在,为什么不考虑让唐若去跟承恩侯府联姻呢?

  镇国公夫人想要唐若做孙媳妇,唐家坚持不肯,非要推荐唐蕙不可。可等到镇国公夫人有意接受唐蕙了,唐家又忽然要把唐蕙另嫁承恩侯府。他们怎么就可着一个唐蕙祸害呢?唐若是用来做什么的?周唐两家是两代姻亲,闹这么一出真的很难看了。

  海礁只可惜一件事:“上辈子我到长安时,只关注到周家的消息,并没有怎么留意其他世家名门,也不知道那时唐家是如何处理此事的。”

  海棠想了想:“上辈子杜伯钦成功隐瞒了自己的秘密,平步青云,估计当时杜祺并没能回到长安向镇国公府报信。承恩侯世子夫人应该没有送杜祺回来,但有没有送吴家人过来,就说不准了。不过……上辈子这个时候,周三将军刚出事不久,杜伯钦又预备着在城中暗害各家将门的年轻子弟,估计长安并不太平,镇国公府或唐家都未必有闲心在这时候议亲吧?等到事情平息下去,太后那边就差不多到时间了,而后又是颍川侯世子出事,牵连周大将军……”

  海礁想了想:“我隐约记得听人说过……西北边军的将领中,好象有人把女儿嫁进了京城的外戚人家,应该是张家吧?那是镇国公去世前的事了,这家人好象还曾经跟镇国公争夺帅印来着,只是没成事,他家女儿也没活几年就去世了,给张家留下了一个病蔫蔫的儿子。如果那是唐家女,那不管是唐蕙还是唐若,都没得个好结果,唐家的算计终究落了空。而孙永禄执掌西北边军大权之后,西北几位有名的实权大将中,并没有姓唐的,可见他家并没有得偿所愿,很可能还日渐衰败下去了。”

  可惜海礁对这些事已经记不清楚了,甚至不记得那将领姓什么,如今掌握的这点情报压根儿派不上什么用场。就算唐家存有异心,眼下孙家在长安的布置都落了空,周家依然紧握边军大权,唐家即使再想进京,也不会轻率行事,与周家生隙的。

  眼下,唐家光是解决唐蕙与金善的绯闻,再处理好与镇国公府、承恩侯府的关系,就已经够费力气的了,又还能剩下多少心力去打歪主意?

  海棠有些好奇:“张家是什么人家?他家也是外戚?”

  海礁点头:“张家可是老牌外戚人家了,永昌帝的皇后便是张家的,等到先帝时,他家又出了个张德妃,生下了安王,与纪王是夺嫡呼声最高的受宠皇子,只是最终败于德光皇帝之手。他家估计不甘心,又再送了一个女儿进宫,就是张恭妃。可惜张恭妃只生了两位公主,很早就失宠了,在宫里只能看孙贵妃的脸色。”

  上辈子德光皇帝晚年的后宫中,孙贵妃与许贤妃斗得激烈,中间还夹着纪王世子的生母卢昭容暗地里搅和,但没有张恭妃什么事。她平平淡淡地在宫中活到老死,比德光皇帝还多活了几年。她生的两位公主,一位嫁回了张家,一位嫁给了老牌勋贵子弟,同样是平平淡淡地。

  张家曾经风光无限,接连出了几代后妃,都生有皇家血脉,却始终没有真正成为顶级权贵,一直只是权贵圈边缘的外戚人家,可见裙带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助家族崛起。他家从不用心培养儿子,反倒是教出了不少出色的女儿,四处联姻,注定会根基不稳。

  海礁对他家记忆深刻,是因为他家的家主将兄弟家的孤女嫁给了金家二房的大孙子金梧,变相与许太后、新君做了姻亲。然而这个姑娘虽然很出色,却没能拦住金家二房作死,最终也只能与夫婿一道被赶出京城。

  有传闻说她很想带着儿子和离,却被金家二房视作救命绳索紧缠着不放,又得不到张家支持,只能含恨离开。

  唐家女儿若是嫁进这样的人家,在娘家败落后的际遇可想而知。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