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1章 百家争鸣_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级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

  “主张“礼治”和“德治”,也就是“人治”。”

  “儒家人治论的要旨在于:圣贤决定礼法;身正则令行;法先王,顺人情。”

  “儒家在礼与法的关系上强调礼治,在德与法的关系中强调德治,在人与法的关系中强调人治。”

  “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思想意识形态的一极,后世无非是对它进行修修补补,它独霸了国家二千余年。”

  “封建思想实质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并及于法律等各个层面。物极必反,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

  “历史证明,人治和专制是一脉相承的。”

  “要建立现代司法理念,这种本土环境法律思想的人治化,与强调以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法治观是格格不入的。”

  “儒家思想是建立现代司法理念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碍,那就是法治观念先天不足。”

  “我这话肯定有儒家人不喜欢听了,但拿我一个现代人来说,难道不是如此吗?”

  “其实,就思想体系而言,儒家所站的高度并不比道家高明,只是孔子学说积极入世、接受并顺应历史前进的现实态度要比其他各家更适宜用来治理国家。”

  “同时,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当时所有学派中,只有儒家学说同当时的典学术和历史知识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而这些古籍经典本身即极为宝贵,从而使儒家学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教育的典范,可以说,儒家思想后来的深入人心,与它以教材为载体进行传播密不可分。”

  “独尊儒术”两面影响都有,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国人的国民意识,增强了国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统一、民族统一。”

  “使得我们国家在历经两千年发展后依然能够保持秦皇汉武开疆时的基本版图,无论出现何种形式、多长时间的分裂,国人始终不忘国家统一,并且这种统一的意识几乎是出自国人天性的要求。”

  “无论天南地北,人人皆认为统一是理所当然,人人皆视能为统一做出贡献为光荣,在分裂与统一的大是大非面前,人人都有奋不顾身、牺牲自我的豪情。”

  “这种统一意识与当初所奠定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数千来的思想统一,与儒家的教化下形成的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皆一脉相承。”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文明就真如一个博大而精深的智者,微笑地敞开胸怀,任你们在我的怀抱里折腾,反正大家终究免不了中华民族、国人的心理认同,从而只有形式上的入侵、分裂,却很难有本质上对国家的撼动。”

  “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简单地讲,首先,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得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