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章 文武庙_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业上,诸葛亮鼓励农民开荒种植谷物,很快使蜀国仓廪丰盈,军粮充实。”

  “商业上,诸葛亮大力提倡发展蜀锦,蜀锦是蜀地特有的产业,历史悠久,价格昂贵仍然供不应求,诸葛亮专门设立“锦官”管理织锦产业,蜀锦为蜀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为后来的北伐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

  “看到这些功勋,面对夷陵之战后蜀国的千疮百孔,诸葛亮从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三管齐下,忍辱负重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很快使蜀国恢复元气,国富民强,蜀国能延续诸葛亮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如此,刘禅继位后,所有事情都压在了诸葛亮的身上,他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打仗的时候每次也都要跟随,只有54岁的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灾,因病去世。”

  秦始皇:这一位的忠心,让寡人佩服!

  于谦:是啊!为了一句承诺,为了一个知己,真是位忠臣良将,那句“得卧龙者得天下”,也正是因为他的忠臣吧!

  曹操:不是我孟德挑事,武庙看的是武将的战勋,他诸葛亮何德何能可以上榜。

  雍正:何止!诸葛孔明可是文武庙都上榜之人呢!这武庙可不单单看的是打仗!

  曹操:真的假的!张姑娘,你来说说,这怎么可能呢?

  “雍正皇帝没说错,武庙不只是看打仗,还要有军事能力,显然诸葛亮是属于后者,文武庙都上位,也确实都上榜。”

  “在长河中为了纪念一些人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后人建了两座庙将他们供奉其中,一座是主供姜太公的武庙,另一座就是主祭孔圣人的文庙。”

  “历代文臣武将们都想在有生之年能功成名就,死后也能名垂青史,完成“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完美结局,倘若有人死后能幸运地进入文、武庙,则足以证明其某一方面的历史功绩是非同凡响的,这也是无上的荣耀!”

  “但历史上,能在身后进入文庙或武庙的屈指可数,入者都是一个时代彪炳千秋的著名历史人物。但能同时进入文、武二庙,历史上仅两人而已,一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另一人是就是被称为“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了。”

  “杜预先不讲,我们先来聊聊诸葛亮凭什么入两庙?”

  “古代遵循圣人之道,就是要“阐明圣学,传授道统”,这是传统中国文化很重要的特质。”

  “但传授道统既有著经立典、载之文章,又有著之事功、付诸实行。”

  “所谓立功立德立言,是为三不朽,也就是说,要么立言,要么立行,显然诸葛亮属于于后者。”

  “对内修身齐家,对外治世安邦,可以说,在这两点上诸葛亮是儒家思想活化身,是实践儒家思想之大成者。”

  “诸葛亮的《出师表》那更是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