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3章 接班人_大明:我为天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谦来说要走到那一步还很遥远,但是有自己的帮助和他自己的能力,许良相信他走到台前并不是什么问题。

  至于自己为什么选中的人是于谦,这个理由也就不必赘述了。

  而教导政事理念和经验,许良除了给他灌输自身的政事主张之外,也会把当下正在发生的时政热点作为素材对他进行教导,当下帝国有什么重要的事务,这些事情寻常人是无法获知的,但是于谦跟着许良往往就能成为第一批知晓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政事资源。

  通过这样的事件让于谦主动去思考帝国可能的反应,然后他自己再观察事态后续的发展,从中他就能很明确的感受到自己和帝国应对事情的异同,然后分析各自的优劣。

  在许良这样的悉心培养之下,于谦虽然仅仅只有二十来岁,但看待很多事情的角度已经是顶层视野了,可以说从成为许良关门弟子的第一刻起,他就与同龄的年轻一辈远远地拉开了差距。

  “今日陛下召我议事,又琉球三国表书,请去王位归附大明,此事外界尚且不知,你且说说此事是好是坏,朝廷又当如何应对?”

  书房里许良坐在主位一边喝着茶,一边提出问题考校于谦。

  而于谦则是端正的坐在书房侧位,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初闻琉球内附的消息他其实还是吃了一惊,这对大明来说不是一件小事,也就是自己靠着许良学生的便宜获知了一手消息,只不过此事似乎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人家主动请求内附,那大明顺水推舟接受了就行,何需考虑什么应对?

  只是于谦也是大明英才,考虑事情当然不会这么浅,更不要说师傅专门拿这个考校,自然有其深意。

  “学生以为琉球内附之事,重点不在琉球而在诸国,我朝若是接受内附的话,诸国望之或生忧虑,虽然我朝可以获得琉球诸岛,但是大明宗藩朝贡只怕要有嫌隙,这于大局难知是福是祸”思索片刻之后,于谦给出如是的回答。

  这样的回答,许良既满意又不满意,满意在于于谦能多看一层多想一步,这就已经超过许多人了。

  而不满意就在于他是于谦,于谦看事情怎么能只是如此而已呢?

  但是想了想许良也就释然了,毕竟还年轻缺乏实际历练,要现在才二十岁的于谦像历史上那个力挽狂澜的一代名臣那样利害,实在是有些为难人了。

  “你说的没错,内附一事未必就没有负面影响,然世间事多半利弊兼有,顶层者视全局而定,不是看到弊处就畏手畏脚,而应该是去思考如何放大利处,如何预防减轻弊处。

  就内附一事而言,难道就因为可能引起诸国惊恐就拒而不受吗,与其担心祸福,不如直接想好如何应对诸国之反应,无论是怀柔安抚也好,还是霸道镇服也罢,大明都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说到这里,许良看向了于谦,然后笑了笑:“不过这些道理为师相信你自然会懂,若是有一天你站在为师这个位置,一定不会缺乏魄力。”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