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道阻且长_大明:我为天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黄河的水路也极为相近。

  事实上宋朝就已经有比较精准的国家地图,到了明初制图技术反而退步了,大明现在的这份地图比宋朝地图的要差了一大截。

  等到朱元璋看到地图下方小字,当即就是冷哼一声,还域外游商游历世界,这故事编得朱元璋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挑毛病了。

  于是随手也就翻页到后面,再看到《天下地理志》—中州篇,朱元璋越看越是心惊,这写得太准确了,竟比自己获知的信息更为详细!

  当时朱标能印证这地理志的信息,现在朱元璋自然也可以,这越是印证,他越是觉得写地理志厉害。

  大明之外的事情,朱元璋所熟悉的无非是北元,高丽,安南这些地方,再远的事情他也知道一点,但也就那一点了,这天下地理志还真给他上了一课。

  于是他也有些动摇起来,难道那域外游商是真的,不然一个二十岁的毛头小子,上哪儿知道这么多事儿的?

  不得不说,许良这地理志确实有开阔眼界的功效,即便是老朱这个皇帝,也在这时候感受到世界之广袤,看似辽阔庞大的大明,在整个世界的尺度下居然也只是一隅之地了?

  以前朱元璋大约知道大明之外的世界很大,但具体多大他是没有概念的,而现在清楚了之后,世界之大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诸多信息得到印证以后,朱元璋还是认同这《天下地理志》的可信度了。

  认真往下看去,哪怕只是陕西地方的新闻他也看的津津有味,这种被动接收到的讯息,对他了解地方治情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毕竟地方上有些事情,地方官员都是不愿意上报的,而报纸这玩意儿就可以绕过地方官府,把一些隐秘恶劣的事情曝光出来。

  若以后报纸真的在全境铺开,只怕下面的地方官府都没有安全感了,毕竟谁也不一样自己身边有双眼睛盯着。

  而《关中周报》能在西安府存活下来,朱元璋发现这是因为那许良机灵的很,从来都不挑选敏感危险的话题作为新闻,也从不借用报纸输出新闻观点,这才让西安官服对其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朱元璋对未来报纸的要求肯定不会这么咸鱼,他看重报纸,就是希望以后能借这玩意监察地方,虽然职能性肯定不如专业的监察机构,但是这可要省钱多了,而且还能创收。

  他所需求的报纸,更类似于接受朝廷掌控的清流力量,而且还能训导万民,主导思潮。

  看着看着,朱元璋不由自主想起了上期报纸,也不知交给蹇义的问题研究的如何了。

  而在皇宫班房里,聪明的蹇义正对着眼前的透镜抓耳挠腮,他已经钻研这玩意好多天了,但还是没什么头绪。

  他还是想不明白,就这么一块透明的玩意儿,到底是怎么把事物观相放大的,这其中的原理完全无迹可寻,他一直没找到钻研的突破点。

  不过他还是渐渐明白了一件事,问题的重点不在透镜本身,而在光的性状上。

  本质上人是依靠光来视物,透镜放大了事物观相,应该是光通过透镜发生了什么变化,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不过光应该怎么研究,蹇义还是摸不着头脑,这无影无相的东西,该怎么研究呢,他已经想了很多天,愣是没个头绪。

  研究问题从来就是如此,往往缺少的就是那一触即发的灵感,在此之前往往都会在瓶颈中苦受折磨。

  只能说蹇义的路还很长……

  喜欢大明:我为天下师请大家收藏:大明:我为天下师爱趣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