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胡惟庸时代,军校雏形_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宰相的位置不好坐,但谁都想坐!

  做的不好,杨宪的未来就是你们的下场。

  可是你太过迎奉皇帝,那也是你的失职!

  咱们是文官之首,就要为士子谋取利益,所以呀,你身上担子很重,处世也要如履薄冰……”

  胡惟庸低头听教诲,脸上却闪过一丝讥讽和不以为然。

  他并不认同李善长的说法,但此时的她必须认真听着。

  李善长虽然离开了,可他的政治资源如果自己要接手,还需要他的配合。

  尤其是淮西一脉的资源,这些勋贵哪个资历不比自己深厚,他们也未必能看得起自己。

  有李善长,他才能迅速整合勋贵集团的资源,但他觉得这还不够。

  他想要更多。

  李善长说了许多为官的道理,见胡惟庸认真倾听,终于结束了话题。

  “还有一件事,浙江的试点,恐怕要全国推广了!

  汪广洋带着大功回朝,必然也要拜相!

  你跟汪广洋比,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要差了一些,所以你要避其锋芒……”

  李善长教导胡惟庸,几个时辰之后,他才从李府出来。

  ……

  皇宫!

  朱元璋看着从李善长府上呈上来的密奏,点点头。

  “胡惟庸这个人还行,能力可以,也足够谦卑!

  如果他能不负所望,朕倒是看好他!”

  “父皇,您让胡惟庸成为右相,让汪广洋当左相!

  汪广洋能胜任吗?”

  朱标的提问,让老朱眉头微皱,汪广洋不是没有当过宰相,却因为懒政被朱元璋给贬谪到浙江。

  他对汪广洋还是颇为信任的。

  在浙江试点这几年,朱元璋十分满意。

  浙江的工商业税改,确实给朝廷提供了不少的税金。

  而且这种情况,正如张异所言,已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商人们被多收了税银,但也逐渐形成了比较好的商业氛围!

  似乎宋朝以工商立国的情况,隐约实现。

  朱元璋已经准备着手,将这个经验全国推广……

  当然,比商税更加重要的,事关地方基层的改革……

  里甲制,还有丈量天下土地,这些事情都办得挺好。

  自古以来,朝廷不知天下有多少良田,此事是非常正常的事。

  地方上瞒着真实的土地,才能在朝廷的征税中有腾挪的空间,且藏起来自己的收益。

  在隐瞒田亩这件事上,无论是地方上的乡绅,还是官员,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老朱从基层出身,深知这其中的猫腻。

  朝廷想要收好税,就要知道有多少田。

  朱元璋一直在做这件事,可是就算是试点的浙江,此事也有波折。

  不过他对天下土地几许,心知肚明。

  张异给过他一个大概的总数,他也旁敲侧击,了解过几个行省的数目,浙江报上来的数目不对,他就让人继续丈量。

  在几年的拉扯之下,终于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数据!

  接下来,就是全国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