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7章 史书中的情报,杀倭寇_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产力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高!

  那些洋人为什么跋涉万里来华夏换取瓷器、丝绸回去,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造。

  而小道能赚暴利,大概也是一样的原因!

  小道我在玻璃制造上,生产力碾压了其他人……

  叔叔也别羡慕,您在海上赚的钱,本质上也是用咱们大明先进的生产力掠夺其他人的财富,你还逃税呢……”

  张异三句不离纳税,倒是把老朱搞得无语。

  因为天下百废待兴,农业为重中之重。

  朱元璋这个老农民,从拍卖行中见证了商业税的潜力。

  “这商业税收起来,恐怕是不小的数目!”

  “那是自然,人的需求是一步步升级了,最底层的需求就是吃饱!

  所以要休养生息,重农为根,说白了就是吃饱的问题!

  可是农民身上哪能榨出多少油水?这天下的有钱人从来不是那些广大的百姓!

  商人不事生产,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他们对社会的作用是很小的,可是一旦天下进入盛世了,粮食有了盈余。

  所谓饱暖思淫欲,百姓们自然会有其他的需求!

  所谓需求,无非是吃喝玩乐,更好的商品!

  那时候工商业发展起来,本质上就是生产力自然而然提升的结果。

  而在流通过程中,商人会获取大量的利润,而朝廷也能从这繁华的商品流通中,获取更多的税收……”

  张异只是简单地给老朱描绘了一下工商业税源的潜力,皇帝心中充满期待。

  同时,他对江南富商逃税的问题越发郁闷。

  想到逃税,朱元璋问:

  “你前阵子说去找那个背锅……侠?可有眉目?”

  “最近我没少找他聊天,不过没机会切入话题,在做了,在做了……”

  “小子,你做的这些,可不仅仅是想给僧道纳税吧?”

  朱元璋点破张异的小心思,张异嘿嘿笑。

  如果只是僧道的问题,那他提个屁。

  从明清开始,或者说,随着理学兴起,儒家宗教化开始,佛道二门在对朝廷的影响上早就走下坡路了。

  也再也不会出现程朱之前,僧道二门的理论曾经一度给儒家造成极大压力的情况。

  他关于僧道的改革,是想给宫里那位一点提示。

  这点事没必要说破,张异不接话,而是转移话题:

  “话说回来,黄英哥哥那边,今年多久出海?咱们可要赶早呀……

  今年海边不大太平……”

  张异如果记得没错的话,洪武二年江南沿海的倭寇为题尤其严重,

  虽然不比明末,但这些倭寇沿着辽东一路,就没有不被侵扰的海岸线。

  苏州府,太仓等地,更是被打到地头上来,虽然明初的明军确实强,倭寇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

  可老朱明显感受到来自于海上的压力,才不得已实施海禁。

  张异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有因果关系,但他觉得很有可能。

  海边乱,海防自然也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