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8章 援军_武当小道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8章援军

  “马克沁?这人又是谁啊?”刘伯温问道。

  “一个可以让草原民族载歌载舞的人物。不过那是五百年后的事情了。”清风随口搭着话。

  “清风,你是不会开始修仙了吧?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刘伯温又白了清风一眼,他现在觉得清风越来越神神叨叨的了。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不是一个军师必备的技能吗?”清风笑着说道。

  “得了吧!就算是诸葛武侯也做不到如此程度。你呀就更不可能了。”刘伯温摆了摆手说道。

  ……这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说这可是后世对你的评价啊!……

  现在的刘伯温还不知道他在后世到底有多牛。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非诸葛亮莫属,不管诸葛亮是否有被神话,毫无疑问的是,他代表着“人智”的巅峰。

  而在明朝就有一位谋士,他被民间誉为“在世诸葛亮”,朱元璋称他为“吾之子房也”,甚至有人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他独占八分功劳。这位谋士,叫做刘基,他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刘伯温。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在遇到朱元璋以前,刘伯温最多算一位能吏,却谈不上不世之才,直到他遇到朱元璋以后,他传奇的一生才拉开序幕。

  “大元还有底牌?”刘伯温有些吃惊的说道。

  李善长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实在想不到自己千辛万苦想出来的计策,居然别别人识破了。

  对元朝失望透顶的刘伯温不再寄希望于蒙古人,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于是他愤而辞官回到家乡开始隐居。

  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考中进士,却因元末的战乱在家中闲居三年,被启用后也不过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官,人微言轻。刘伯温有一腔热血,他体察民情,除暴安良,打击豪绅,甚至还检举朝中贪官污吏。

  “对方是什么人?怯薛军已经全军出动了,附近怎么可能还有骑兵?”

  朱元璋急需要一位谋士,一位能够带他脱离泥沼的谋士。就在这时,有人向朱元璋推荐了刘伯温,说他有诸葛亮之才,对此朱元璋不置可否,毕竟每一位谋士在投奔自己时都是这样说的。

  与诸葛亮类似,刘伯温在出山以后朱元璋集团也面临危机,陈友谅攻陷太平,声势浩大。

  后来我想明白了,燕一是用毒的高手,燕四可以趋势猛兽,燕十一精通阵法,这个燕三孛罗帖木儿擅长统兵打仗。

  就在清风与刘伯温聊天之时,战场上有发生了变化。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而朱元璋也是诚意十足的来到刘伯温隐居的地方,才让刘伯温出山。事实证明,朱元璋的付出是值得的。

  看着王保保在朱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