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章 不讲武德的老人家_大明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总兵官任上被解职的。

  然后戚继光就从广东北上返乡,路过南直隶,难道这就被自己碰上了?

  真没想到,冷不丁的就遇到个这么大的人物。

  林教授站了起来,也没有叫破身份,行个礼道:“原来是老英雄当面,在下有失远迎!”

  戚少保却有点怀疑的问道:“恕我直言,这首诗真是你所作?

  老夫真想不到,除了老夫之外,天下竟然还有第二个既能打还能作诗的。”

  林教授:“.”

  如果你老人家身上不是挂着民族英雄光环,我林泰来一定要让你知道,什么叫PUA!

  不过在身份低微时剽窃诗词,迟早会遇到这种被质疑情况。

  对此林教授也不是没准备,也不用生气,便开始解释创作思路:

  “其实这首诗,里面很多词句的蕴意灵感都来自戚少保的诗词。

  例如,劳劳车马未离鞍这句,蕴意取自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这句。

  又例如,秋风宝剑孤臣泪,灵感取自星含宝剑横,以及孤臣于此望宸銮等句。”

  听着林泰来的解释,晚年版戚少保的抑郁心情忽然缓解了不少,这就是民心啊。

  饶是戚少保一生南征北战见多识广,也没见过如此眉清目秀、说话又好听的少年。

  戚少保又拿起了诗稿,感慨着说:“不想我在暮年之时,收到足可盖棺定论的重礼。

  如今我不过是个解职老军,只能传你一门绝世枪法,作为回报了。”

  林泰来无语,说来说去,还是没用的枪法?能不能换点别的?

  戚少保上次懒得多解释,但这次则耐心了很多,侃侃而谈道:

  “这门枪法源自前宋杨家梨花枪,经过唐荆川前辈的改良。

  三十年前,荆川前辈将枪法传授给了我,总称为杨家六合枪。其实我觉得,叫唐家枪更合适。”

  唐荆川就是嘉靖朝的一代奇才唐顺之,二十多岁就拿了会试第一,本来也是个能文能武的少年天才人物。

  可此人在仕途上,每次政治抉择几乎都是错误的,导致他虽有一肚子各种学问,结果终生不得志。

  林泰来听着老人家回忆式的“讲古”,下意识捧着话说:“对!这枪法既然得自唐荆川,就应该叫唐家枪,唐家霸王枪!”

  这名字你是认真的?戚少保愣了愣,然后才说:“你若将它学了,随便你怎么命名了。

  这门枪法至今还没有真正传人,老夫一直深以为憾,唯恐让故人绝技失传,他日有何面目见故人于地下也!”

  “是啊是啊,确实应该赶紧找个枪法传人。”林泰来附和着说。

  然后戚少保很期待的说:“我只是路过苏州,不会逗留太久,只能先将枪法二十四式的要诀和招式架子传授给你。

  今后就靠你自行勤加练习,不断精进了,不知枪法在你手里,又会变成怎样。

  时间实在太紧迫了,从明日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