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章 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_南明亦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

  钱默:“恩师认为此番不识所提出的“民族融合,华夏一统”能否被摄政王接受?”

  (此时顺治尚未亲政,多尔衮为皇叔摄政王,一言九鼎)

  洪承畴:“不识高论自当作为我大清国策宣扬,如此一来人心归附,可胜过数十万雄兵。”

  钱默心道:天下汉奸自然希望这样宣传,你们好集体洗白。但你满洲主子未必乐意,这虽然给满洲入主中原找到了一些法理依据,但也有满洲屈从汉家文化的意思在里面。

  历史上关于满汉融合,有“十从十不从”之说:

  男从女不从:男子剃头梳辫子穿满服,女子仍旧梳原来的发髻,穿汉服。

  生从死不从:生前要穿满人衣装,死后则可穿汉服。

  阳从阴不从:阴世的事,像做佛事超度等,都仍按汉族传统佛道教习俗办理,不从旗人习俗。

  官从隶不从:当官的须顶戴花翎、身穿朝珠补褂马蹄袖的清代官服,但隶役依旧是明朝的服饰。

  老从少不从:孩子年少,不必禁忌,但一旦成年,则须按满人的规矩办。

  儒从而释道不从:即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在家人必须改穿旗人的服装,并剃发留辫。出家人不变,仍可穿明朝汉式服装。

  娼从而优伶不从:娼妓穿着清廷要求穿着的衣服,演员扮演古人时则不受服饰限制。

  仕宦从婚姻不从:官吏管理按清朝典制,婚姻礼仪保持汉人旧制。

  国号从官号不从:国号由明改成清,但官号沿用明代的六部九卿,总督巡抚等。

  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差役税捐,悉从满制。但文字语言不改,仍用汉语。

  虽说在民间保留了一定的汉家习俗,但是男子和官场主要还是遵从满制,可见满清统治者很忌惮被汉文化同化。

  钱默则说到:“恕学生直言,恐怕摄政王不会同意;八旗贵族也多半会反对!”

  “满洲乃小族御大国,特别忌惮被我汉家文化同化,朝廷有识之士不会看不到“剃发令”对眼下局势的危害,但摄政王依然坚持推行,只怕学生的《华夏论》摄政王也不会接受。”

  钱默暗笑到:老子抛出这个《华夏论》就是要引发满汉对立,让多尔衮更猜疑汉臣,如果能在清廷引起满汉相争就更好了。

  自古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若臣疑于君而不反,复为君疑而诛之;若君疑于臣而不诛,则臣复疑于君而必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父子疑司马懿谋反而不杀,最后终被司马家造反夺了天下)

  洪承畴人老成精,为人谨慎,本不会入局。

  但这个“促民族之融合,全天下之大义”的洗白,诱惑实在太大,武将也许没有那么在意,文臣有谁愿意死后受到千古唾骂?说啥以洪承畴范文程为首的汉奸文人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