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七章虚虚实实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电报。

  “这个办法好,放开手脚打个痛快,叫鬼子顾头顾不了腚,打他个鼻青脸肿、七窍生烟。”一连连长薛辉激动的说道。

  三连连长陈自忠嘿嘿一笑,当仁不让地上前说道:“营长,现在该我们连上了吧,我们可是一直在养精蓄锐,乖乖地当预备队呢”

  “两天两夜,主力要躲避鬼子的侦察飞机,只能夜间行军。”周明伟严肃地说道:“我们现在还能拼凑出两个完整连队,必须要留一个连等最后的反攻。军长的打法,我多少了解一些。一旦出击,必然是连续作战,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咱们的任务是牵制骚扰鬼子,使他们疲惫不堪。而不是提前把兵力都押上去,以后干瞅着别人打大仗。”

  陈自忠眨了眨眼睛,说道:“那还是让我们出击吧,兄弟连队连日苦战,让他们多休息休息。”

  周明伟又征询了一下别的军官的意见,同意了陈自忠的请战,命令其他部队慢慢撤出村子下面的地道,向村外的野战地道和交通沟疏散。

  ………………

  地道战,说起这个字眼,大家都能想起教学片《地道战》中民兵机智勇敢与鬼子伪军战斗时的情景。然而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地道却是在1942年鬼子发动大扫荡,敌后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被逼无奈的做法,直到1943年春季后才大力开展起来,逐渐向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标准靠拢。而且,地道主要分布在冀中大平原,但真正形成能藏能打、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阵地的地方却屈指可数。地道战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一部残酷血腥的血泪史,死了无数人,流了无数的血,才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的。

  象黄历这样,不管在胶东,还是在南洋,都将地道作为一项以弱胜强、长抓不懈的战略工作,对挖掘地道的组织领导、技术规模等均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集中力量拼命挖地道的事例,在当时却是绝无罕有。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付出努力便会有回报。根据地内别的村庄现在只有藏身洞以及小段的地道,还未形成网络,但奥南村却在上千士兵的大干苦干下建成了颇此规模的地下长城,形成了实战能力。而且由于全部是军队挖掘,也就防止了由于奸细或者百姓被抓,泄密而造成地道被破坏的事例。

  “轰”的一声爆炸,一个鬼子被炸倒在地,手中的铁锹飞出老远,同时,几枚手榴弹猛然间跳上半空,接着在天空中迸出一团团火光,弹片象雹子似的居高临下射向敌人,随着一片惨叫,鬼子们当场被炸死、炸伤。

  南野冷肃着面孔在队伍后挥了挥手,排雷的工兵立刻冲到前面,手里拿着扫雷器来回的探雷。一个个白灰撒出来的圈不停的向前移动,鬼子军官露出了欣慰与轻篾的笑容。不等他的笑容消失,一个工兵的脚下一歪,紧接着“轰”的一声,黑烟腾空而起,跟在后面原本猫着腰的鬼子再次齐刷刷的趴到了地上。半晌,硝烟散去,地上残留着日本工兵血肉模糊的尸体。。.。

  更多到,地址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