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5章 雨_横刀十六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5章雨

  上一次大雨,大大减轻了洛阳的干旱,恢复了不少生机。

  大量人口从关中迁徙而来,沿途皆是村落。

  百姓在官府的帮助下,竭尽全力补种菜蔬和豆菽。

  洛阳气候比关中、河北温润不少,仿佛置身暖流之中。

  石虎在位时,曾征发数十万百姓,大力修建洛阳宫殿,宫殿虽然荒废,略微修葺一番,都还能用。

  城池依旧维持着旧貌,规模不在邺城之下。

  大军进入洛阳才吃上了一顿饱饭,常炜从邺城送来数万只羊,犒赏将士们。

  李跃望着香喷喷的肉汤和烤羊,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今年两淮风调雨顺,依旧是丰收,青齐差了一些,只是平收,户部核算度支,即便明年大旱,也能撑过去,不过府库没有任何积余。”卢青禀报道。

  李跃点点头,这大荒的年景,只求国家安定,百姓不饿死就行了,其他的别想了。

  “这是尚书台应对灾情的奏折。”

  李跃接过,打开浏览。

  经历如此严重的天灾,梁国朝堂总结出了很多经验。

  如设立粮草,提倡节俭,减轻徭役以鼓励百姓蓄养家禽,修建全国性的直道和驿站,方便百姓迁徙,以及物资的转运……

  开国之初,朝廷比较高效廉洁,虽然也有明争暗斗争权夺利,但总体上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无论什么派系,都还能以社稷百姓为重。

  那些喜欢勾心斗角的老牌士族都衣冠南渡了,梁国朝堂的总体气氛还是积极向上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鸿胪司、校事府的功劳,二者一明一暗,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地方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李跃的耳目。

  除了黄河下游、淮水南北,今年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是辽东,今年向邺城输送了五百万石粟,大大缓解了中原的饥荒。

  周牵去了哪里,哪里就成了大梁的粮仓。

  加上这场旱灾,河北迁去了不少人口,辽东呈欣欣向荣之状,尤其是围绕渤海,兴起了一大片的新城池。

  若不是这场旱灾,梁国早已进入蓬勃发展期。

  在洛阳住了十余日,感觉还不错,百姓对李跃这个皇帝比较亲近,总有人献粮肉钱帛等物。

  中原士族大多南下,只有一个荥阳郑氏,河北却有崔、卢、刘、高、申等豪族,随着大梁的崛起,他们也越来越强盛。

  反过来,他们对梁国朝廷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而洛阳一片白纸。

  “陛下……雨,下雨了……”李跃正在审阅奏折时,堂外一阵惊呼,连忙起身出外。

  果然,天地间正垂下一道道细线,笼罩着远方的山川。

  雨水仿佛下进人心之中。

  虽然不大,却是一个好兆头。

  很快,雨点转大,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整个洛阳城都传来欢呼之声,百姓们在雨中手舞足蹈。

  这场旱灾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持续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