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七章 气态殖民_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态生物圈中的风流植被相似,都是利用流体力学,高速的气流会顺着孔洞一穿而过,等高流动时,流速大,压力就小,由此就可以获得一个自发向中心的倾向力。

  当气体高速流过种子的这些孔洞,利用孔洞向内的吸引力,刺激孔洞壁的体液细胞,让它们因受到挤压而加速涌动,然后基于这一动能获得生物电流。

  种子本身就是一个微型蜂巢,在捕获到气态巨星内部的物质后,配合上电能,它们就可以对物质进行加工,例如例如糖类、氨基酸等。

  这是必须要有的环节,毕竟气态巨星上可不是一个适合形成大量氨基酸的场所,种子们必须从零开始的加工有机材料。

  不断地获取物质,然后不断地加工,等有机材料积攒到一个程度时,种子就会利用这些有机材料改变自身,扩大自己的形体,接着继续收集物质,如此往复。

  当到了一个程度时,它们就会改变形态,转变成一个个浮岛生物,作为整个气态生物圈存在的基石。

  继续积攒了一段时间的生物能,它们开始在体内孕育巨兽生物,这些可以作为挡风墙的风流生物也是必不可少。

  等待着巨兽生物达到一定的体量后,浮岛生物就会把巨兽生物排出体外,让它们承受风流的摧残,有些没能适应环境,没能活下来,有些则活了下来,活下来的那些会在体外继续接受浮岛生物的哺育。

  这些都是采集者,都是具备着智能,和气态生物圈并不相同,因为气态生物圈的盖亚生物并非是至高意志期望的形态,所以采集者们也没有将其视为自身物种发展的最终形态,只是作为一定参考的基础。

  等待着巨兽生物的数量积攒足够,组成一个巨兽生物群,这个星球的殖民者初步获得了抵御行星强大风流的能力。

  但这还不够,它们还要继续扩大种群,乃至扩散到整颗气态星球,将这颗星球的所有资源都纳入族群的使用。

  随着巨兽生物和浮岛生物数量的增多,和风区域的范围越渐扩大,然后一种新型的生物体被孕育出来。

  它们的外观形似水母,体型很大远远超越了浮岛生物和巨兽生物,同时它也没有骨骼属于软体生物。

  体型是它唯一的优点,除此之外,它在能力上比不上浮岛生物和巨兽生物,水母生物没有自产能力,它太软了,并不适合作为一个稳定产能的场所,所以它比不上浮岛生物。

  而巨兽生物它也比不上,巨兽生物已经是强度和体型最完美的结合态,放大体型的话就不适合存在于星球的大气圈内,否则必然是会下沉。

  水母生物舍弃了骨骼等一类较重物质的生命结构,换来了更轻的体重得以留存在大气圈环境内,可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强度的下降,水母生物甚至不能承受没有巨兽生物抵御的行星强流。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水母生物是废物,它有自己存在的意义,采集者们可不会浪费巨量资源去塑造一个无用之物,那是对族群的亵渎。

  水母生物的庞大形体正好是一个合适的储能单位,浮岛生物在制造了大量有机材料以及各种元素资源后,可以将这些物资转移到水母生物上,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

  由此,气态星球上移动据点的三个基础,完成建立。

  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