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6章 始皇帝催生_大秦海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声。

  做事最忌模棱两可,不管是出于任何原因,封王这样的头等大事,始皇帝也必须给群臣交代清楚,这个王的权限究竟有多大,是个虚名还是真正的诸侯,大秦究竟还有没有管辖权,这些必须交代清楚。

  一旦涉及这种事情,可就不是冯去疾能够约束的了。

  几日过去……

  朝堂却并不宁静。

  因为始皇帝已经通知过三公九卿封王之事,故而这种消息很快就在朝堂上下流传开来。

  因此,这几日关于扶苏立储的奏折近乎消失不见,几乎近是对赵泗封王的议论。

  奏折内容大概可以归类为两种。

  一种是坚决反对国中之国,坚决反对分封之事。

  第二种则是单纯反对赵泗封王,而并不反对分封。

  周天子分封之时,大概定下了成规。

  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社会等级体系。

  分封诸侯的时候,周天子可没封王。

  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概以爵论。

  诸侯最多只可称公,而不可称王,是什么爵位就是什么爵位。

  后来历经近千年,中间经历了多次变动,周王室大权旁落,于是诸侯纷纷自称公也,什么伯爵子爵都可以称公了。

  大家都称公以后,以前的公侯伯子男不足以再区分高下,因此楚怀王开启称王先河,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尔后各国君主纷纷效仿……

  嗯,值得一提的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是嬴驷,和赵泗同名。

  所以,称王本就是一种儹越,周天子定分封的时候可不认这玩意。

  另外还有一部分奏折则是在询问始皇帝的态度,既然始皇帝效仿分封之制,那被分封的赵国是不是也应该履行诸侯国对宗主国的义务?

  如此种种不应凡举……

  很显然,通知三公九卿只是个开始。

  三公九卿位高权重,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反对始皇帝,但不代表满朝文武就没人反对。

  天下最不缺少的就是位卑言轻但是却敢于仗义执言之人。

  这种事情哪怕是三公九卿都不能约束。

  而且,三公九卿不反对赵泗封王,也不代表他们就得费心费力推动赵泗封王。

  譬如冯去疾李斯乃至于王翦等人,其实也只是作壁上观,并未为赵泗封王摇旗呐喊。

  这种大事,需要的是君王摆明态度。

  对赵泗封王这件事,议论颇多,赞成者自然也有,反对者也不少,折中者也不在少数。

  始皇帝签发诏书以后,决议于三日之后召开朝会,通知百官议事,给朝堂一个交代,将此事形成定论,以免再有反复和模糊之处。

  波折肯定没有……

  还是那句话,始皇帝一心一意想干的事情没人拦得住。

  大秦是以法家为根基,而法家,本就为君主一人服务,更不用说始皇帝也算半个开国君主了……

  赵泗的心思并不在此,封王之事从始皇帝说出口就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