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0章 赵泗:我活不久,那就都别想好死!_大秦海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来主导迁贵令,就是始皇帝下旨封一头猪为太子……

  那多少有点抽象了。

  “这和小说里写的完全不一样好吧……”

  按照赵泗熟读网文的经验,别的小说主角这个时候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惨遭压制。

  可偏偏到了他身上,稀里糊涂就被始皇帝钦点主导迁贵令,眼看着就要一飞冲天了。

  一飞冲天并非妄言!

  倘若迁贵令真的以赵泗为主,那么赵泗就必然会在顷刻之间权倾天下。

  这种政策非得九卿之上才能力推。

  一个小小的侍郎,区区一个右庶长,不够!远远不够!

  秦孝公为了让商鞅主导变法,直接封商鞅为左庶长,不是左庶长之爵,而是左庶长之官。

  彼时大秦还没有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左庶长这个官职也并非如现在空有名头。

  那个时候的左庶长,可是天下庶人之长!

  管天下庶民,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晁错主持削藩时也是身居高位!

  行大策之人,必有高官厚禄!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手中无权,如何力压朝堂,推行大策?

  倘若以赵泗为主推行迁贵令,那就不仅仅是升官了,把李斯的左相扒下来给赵泗都不为过。

  非三公不可震慑天下!

  皇帝不表现出足够的信重,主导者没有足够的权势,如何变得了法?

  退一步说,变法本就是九死一生,人家死刑犯临死前还给吃一口热乎饭呢,好歹是给你卖命抛头颅洒热血,不给点好处怎么够?

  “理论上来说,主导迁贵令这件事落在手上,相当于坐上了三公直通车。”

  “就是可惜,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就算始皇帝能够力保我一世,结局估计也和商君无异。”

  “退无可退,那大家都得跟着我遭罪!”赵泗啐了一口唾沫,本来想吐在地上,但是这里是皇宫,面前是始皇帝,想了想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始皇帝都五十岁了,鬼知道还能活多久?

  这活本来就是要命的勾当,就算始皇帝一意死保,又能保护他赵泗几年?新君继位,面对反扑,多半还是要拿赵泗开刀的。

  商鞅已经算得到了好结果了,毕竟秦孝公终其一生也没负了商鞅,杀商鞅的是秦孝公的儿子嬴驷,而且嬴驷本来就不喜商鞅。

  倘若是成了晁错,被用完就扔那才可怜。

  “都tm别想好!”

  赵泗郑重的在竹简上写下算缗。

  算缗。

  汉代国策之一。

  缗,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

  通俗点说,就是财产税。

  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须缴纳120钱作为财产税,如果是经营自己手工作品,则每四千钱缴纳120钱。

  同时,对非三老、北部边境地区的骑士之外的私人运输工具也征收财产税,普通人一部车缴纳120钱,商人缴纳240钱,五丈以上的船只每艘也须缴纳120钱。

  汉朝和秦朝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赵泗打算直接抄作业。

  当然,不是完全照抄。

  这个时代可没有太多商人,这个时代的经济以贵族产业为主,再加上始皇帝禁商,故而商业活动并不频繁。

  这个问题很简单,找贵族收财产税就行了。

  本质上所谓算缗的核心针对的也不是商人,而是为了强干弱枝,打击地方财产集中者的政策。

  这个时代的财富大多集中在哪里?集中在贵族手里,那就收贵族的财产税好咯。

  既然抄了算缗,那算缗的补充政策告缗自然也得抄了。

  汉武帝推行算缗以后,地方豪强并不感冒,大多虚报瞒报。于是为了避免虚报瞒报的情况,推出了补充政策告缗。

  即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

  反正迁贵令已经是不死不休了,多推出一个算缗告缗也无所谓。

  “我活不长,都别想好死!”

  (冇了)

  跟兄弟们说个事情,明天后天每天保证最低4000的更新的情况下,然后我开一天车回家。回家以后,就可以专心码字,再无俗事干扰了。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