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陛下,这就是战争!_大秦海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俸禄。

  六国旧贵一无迎献之功,二不能为君王效死,三又扰乱地方治理政策下达。

  为何要安抚?老氏族和公族流过的血,六国旧贵凭什么不流?”

  “陛下博浪沙遇刺,大索天下,迄今为止依旧没有抓获凶手。那刺客莫非能变成天上的鸟雀海里游鱼?商君在自己制定的验传制度和官驿制度之下都不能幸免,那刺客为何能逃之夭夭?

  大秦推行的政令出了关中,进展缓慢,难以执行,一方面是因为吏员不够用,土地又太辽阔,消息传递太慢。

  可是连行刺陛下之人都能逃之夭夭。

  群众里面有坏人啊陛下!”

  “刺客是如何得知陛下行进之路的,又是如何躲过随行士卒的查验的,又是如何在行刺失败以后逃之夭夭的?”

  “当年商君变法,老氏族和公族流了多少血?”

  “眼下的这群六国旧贵,就是抽十杀五都不会冤枉!”

  “秦律严苛,可是只要百姓能够活命,没听说过为了前途而当盗匪,故意触犯秦法的,他们所求不过三尺栖息之所,几亩薄田,以求果腹。”

  “可是贵族求的,不仅仅是饱腹,也不仅仅是活命。”赵泗抬头看向始皇帝。

  “南至百越六十万大军,河套三十万大军,大秦覆灭六国之时,效死者是黔首。

  收走百姓再多的赋税,剩下的粮食只要足够百姓裹腹,百姓就不会有甚么怨言,征调再多的劳役,百姓只要不至于身死,也不会反抗。

  可是贵族呢?他们畜养门客,兼并田地,逃避赋税。

  对待百姓要让他们活在生死边缘,对待六国旧贵,仅仅是让他们举家迁移,他们就会因此反抗。

  这样说来,谁是顺,谁是逆?”

  “驭民五术,并没有错。

  可是收赋税的时候他们是民,不收赋税的时候他们是贵。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儒家说民为重,法家说疲民弱民,究竟谁是民?”

  “我把大秦和地方比喻成躯干和枝叶,谁是枝叶?谁在和躯干抢夺营养?

  不是黔首,黔首最多受不了活不下去为盗,却没有霍乱秦法秦律造反的能力。

  公子成橋谋反,昌平君谋反,可是没听说过哪个黔首聚集一帮子人谋反。

  黔首算不上枝叶,他们只是一滴水,一点泥。

  黔首为从未和树干抢夺过营养,相反,他们在为树干提供营养,一家赋税一千斤,十家就是一万斤,一家服役一人,十家就出一什之兵。

  千家黔首供万斤粮,万家黔首出十万兵。

  他们汇聚在一起,就是树木生长的一切。”

  “天底下的黔首就那么多,能供养出来的粮食财富是有限的,除了大秦,黔首还在供养谁?他们的财富,粮食,除了交给了大秦,还被谁夺去?”

  “故而我说,大秦的根基并非老公族,而是老秦人,同理,大秦于天下的根基也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