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节 第一混成军_新明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节第一混成军

  在明帝国新史中,关于第一军有两种说法,一是最初由邓茂担任军长的第一骑兵军,二是后来由谢正卿担任军长的第一混成军。实际上,这两个第一军有着前后承接的关系。谢正卿原本就是邓茂的手下,而且第一混成军的基础就是第一骑兵军。

  当初,朱祁钰委任邓茂为第一骑兵军简称第一军军长时,有一部分是给于谦面子。毕竟邓茂是于谦的学生,是于谦一手带出来的。如果论资排位的话,那肯定应该由陈豫,至少是严广儒来担任第一军军长。不过,邓茂并没有辜负朱祁钰的厚望,在他担任了第一军军长之后,第一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帝国“第一军”的战斗力。可以说,正是邓茂打下了第一军的基础,塑造了这支在未来数百年之内都是帝国最优秀军队的灵魂,并且让其成为了朱祁钰手里五大王牌军之首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谢正卿在接过了新的任务,负责在第一军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第一混成军时有多大的压力。不过,谢正卿这个历史上公认了的帝国名将也没有辜负皇帝的厚望。在他的手里,第一军虽然不再是之前的王牌骑兵军,不过,正是从这里开始,第一军成为了帝国第一支混成部队,即由步兵以及骑兵混合编制的军团。后来的战争证明,这种混合编制能够极大的提高明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在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之中,混成军不但拥有出色的进攻能力,而且防御能力也丝毫不在其他部队之下。不过,在最初组建第一混成军的时候,谢正卿并没有预料到今后的辉煌,他所感受到的只是巨大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就是兵员。当时,在马关地区的第一军官兵仅仅只剩下了不到四千人,而且这其中还有不少是负责后勤工作的保障人员,并非正式战斗人员。虽然,在邓茂的手里,就连后勤保障人员都是优秀的骑手,能够成为优秀的骑兵。只不过,要完成改编,并没有那么容易。另外,第八军在马关地区的兵力也只有三千人左右。就算将这些人都集中起来,也只有七千人,而这要比皇帝要求的一万人员少很多。

  迫不得已之下,谢正卿不得不想其他的办法解决,而当时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从非帝国编制的军队中招收人员,这包括了朝鲜军队,以及日伪军。

  在东征时,朝鲜就按照向明帝国的承诺,向东瀛派遣了大批镇守部队。而在东征之后,明,朝,日三方签署了马关条约,正式确定了朝鲜在东瀛的驻军权利。虽然,在这份条约中,朝鲜出了获得几座小岛之外,并没有获得多少新的领土,不过,明帝国却在随后与朝鲜签订了一份新的条约。这就是明朝釜山条约。在历史上,这份条约的名声并不大,甚至很多史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