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2章 小三元_诸天领主空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代的科举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三级。

  至于大家耳熟能知的县试、府试,其实同院试是一级,都是逐层筛选生员的考试。而所谓的殿试,则是会试后,皇帝亲自主考、内阁命题,重新为通过会试者排名次的补考,对会试录取结果不影响,所以理应同会试作为同一级。

  三级考试中,最重要的其实是乡试,范进中举参加的就是乡试,是由秀才生员到举人官身的蜕变。秀才生员虽然也是士人阶层一员,但究其根本,还是民。唯有通过乡试,获得举人功名,你才是由民而官,转换了身份阶层。按照明制,举人也是可以授官的。

  很遗憾!

  夏跃虽然已经年满二十,因为从未参加过科举,如今只能定着童生的名头去参加县试。

  不过呐,这也不奇怪。

  七老八十参加童生试屡试不第的都大有人在,他这个年纪也不是特别扎眼。

  要说科举考试的难度,大明朝首屈一指。

  不提八股时文的带着镣铐跳舞,单说科举出题范围囿于儒家经典,那四书五经被前人玩弄了几百年,轮到本朝又是科举盛世,甭论什么样的题目,都已经被前人玩烂了。

  为了显出自己的水平,明代的主考官们可谓是别出心裁,什么搭题、截题之类的梗儿,那是层出不穷。

  句容县令上月初已发县试布告,早知如今风气,夏跃提前备好重礼送入句容县衙,之后找来四名同考生互保结,联署保书后,前往署礼房报名填表,将姓名、籍贯、上三代生、存、仕履历数填上,正面自己不是倡优皂隶之子孙,这才算是将名报上。

  之所以送礼,可不是因为他对自己没信心,而是对这个世道没啥信心。

  夏府虽说在商界算是魁首级存在,地方官员中也薄有声名,但放到科举一事上,能有多少分量就得另说。

  所以,送礼不为买名次,而是为了保证县令收了钱能够给予自己起码的公正。

  大明朝二百多年下来,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由此也使社会上物欲横流,从君王到百姓,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比比皆是。而落在官场上面,到现如今,这个阶层早已腐朽不堪,上下舞弊贪墨成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送礼。

  入场时,有衙役在门口搜身。此时,夏跃在句容的声名就起了作用。其他考生被衙役们整治的狼狈不堪,夏大官人直接被迎进考棚。

  童生试很简单,起码对夏跃而言很简单。

  总共考五场,第一场为正场,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固定格式。也幸亏他临时抱佛脚,补了半年火候,否则,还真弄不懂其中规则。

  拿夏跃的水平和其他考生比,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一方面记忆力开挂,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而且文采出众,另一方面,他这一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