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六二章 船就是印钞机_香江大亨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堪打击的董浩芸当夜突发心脏病,被急送养和医院,次日凌晨,一代船王魂归大海,享年71岁。

  董浩芸再也不能参加17日的下水礼了!

  4月17日,原定为台湾的下水礼,变成香港的葬礼。港督麦里浩、摩纳哥王于夫妇、香港的政要巨商及各方代表3000余人参加葬礼。

  港台报章,多以“下水礼变成葬礼”的大黑标题,报道董浩芸葬礼盛况。

  黄忻强先生在《船王遗恨》一文中,叙述董浩芸葬礼后道:“一时香港街头巷尾、茶楼酒肆都在谈论董浩芸的生前身后。人们仿佛看到了落日余辉,叹息董浩芸晚年好大喜功,会祸延后代。”

  东方海外主席兼行政总裁,为董浩芸长子董华。

  1982—1983年,世界船灾如寒冽的海风掠过全球各大港口。

  港口成了停航船只的坟场,船租暴跌。东方海外盈利一泻千里,负债高达十四亿美元(约合七十亿港元)。

  而1978年,东方海外的船只市值为五十亿港元。

  而世界第一船王就此没落,实在让人感叹不已。

  香江第三船王赵从衍来香江正值1948年。

  1948年隆冬,刺骨的寒风在黄浦江掀起浑浊的浪花。

  国星号的汽笛如位声在外滩的洋行大厦间回荡,国星号缓缓偏离码头,将驶往南海的香港。

  这大概是国星轮第一次装载这么多乘客,它纯粹是一艘散装货轮。不过眼下这情景,已见怪不怪,离沪的“难民”如潮水四溢。

  国星轮上,就有该轮的老板——赵从衍及他的四位公子,船上的上海人问赵老板还回不回沪上。赵从衍道:“我是去避避风头的,当然还要回来。”

  熟悉沪上航运界的人们,谁不知道赵从衍的大名。赵从衍跟人们通常所见的船东不同,他们多是从风口浪尖中摔打起家的,而赵从衍是律师出身,纯粹一介书生。

  赵从衍是苏省无锡人氏,父亲是官僚,家境富裕。赵从衍就读于沪上东吴大学法学院,求学期间,与同学倪亚震结为伉俪。赵从衍毕业后,在上海做律师。

  1940年,日伪对律师重新注册登记,赵从衍为示“抗议”,放弃律师业,投入商界。

  最初与一位英商从事进口香烟业务。日军偷袭珍珠港,英美与日本成为敌国。英商离沪流亡,香烟进口业务嘎然而断。

  赵从衍与友侪开办船务行。他们没有船,仅是代理——为货主联系船只,又为船主招揽货源,从中赚取佣金。这便是赵从衍的航运启蒙学校。

  上海收复,中原大地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物资极为匾乏。

  日占期间,上海留下大批物资,远东各处,亦有战争剩余物资运来上海。

  赵从衍见这是一宗好买卖,便倾其多年积蓄,购买一艘二手洋轮,取名国星号。

  赵从衍既是船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